摘要:鉴于五代十国的乱局,宋太祖希望立一个年长的诸君,因此最初确实是有可能想立弟弟赵光义为皇储,所以没有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但随着赵德昭的长大,宋太祖可能又想立儿子了,但他还没有来得及行动就被赵光义给终结了。

鉴于五代十国的乱局,宋太祖希望立一个年长的诸君,因此最初确实是有可能想立弟弟赵光义为皇储,所以没有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但随着赵德昭的长大,宋太祖可能又想立儿子了,但他还没有来得及行动就被赵光义给终结了
北宋王朝是承接五代十国而建立的王朝,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军阀割据最混乱的时代,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在53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而南方则在77年的时间内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这五个王朝和十个割据政权就被合称为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但是大家却很少见到关于五代十国背景的影视剧,这是因为五代十国实在太乱了,北方的五个朝代平均寿命只有10年,最后的结局都是父子兄弟自相残杀或者武将篡权,根本分不清谁好谁坏。
纵观整个五代十国,是完全的礼崩乐坏, 谁拳头硬谁就当皇帝,所谓君权神授、忠孝礼义根本都不存在了。
在五代十国中最有希望结束乱局的朝代就是后周,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原本是后汉大将,曾追随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在刘知远死后镇守北方的邺都防备契丹,担任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当时河北诸州郡的军队皆听郭威节制。
此时已经算是五代十国末期了,新继位的后汉皇帝刘承祐对于手握重兵的武将已经是非常忌惮了,他上台之后就着手收拾郭威。但刘承祐做事不密,杀死郭威的消息提前泄露,郭威于是反杀攻入都城,弄死了刘承祐,建立了后周,也是五代最后一个王朝。

郭威在立国之后立即就要面对一个大问题——立谁为继承人?
由于事前没有准备,郭威在起兵之初时家人都在首都开封,结果他的儿子全被刘承祐给杀了。虽然他当时还算身强体壮,可以继续生个儿子,但郭威却不想如此。郭威明白即便现在再生个儿子,自己也不可能陪他长到成年了,而幼君继位在五代十国就等同于死亡,所以他准备在亲戚中找个年长的晚辈继位。
最后郭威相中了自己的内侄柴荣,将大位传给了这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柴荣被郭威收为养子后改名郭荣,为方便理解下文统称柴荣)。
柴荣在继位后是很有作为的,内政和外战都很厉害,尤其是在北方战场上将契丹人打得吐血。不过柴荣死的太早了,又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而柴宗训继位时才7岁。
乱世之中没有将领愿意为一个七岁的孩子去卖命,于是作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便抓住这个机会,搞了个陈桥兵变,几乎兵不血刃就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北宋王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也开始面临继承人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北宋肯定是会重蹈前五个王朝的覆辙。
北宋建国时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才刚刚9岁,也是个小孩子,赵匡胤不敢把他立为继承人,因为万一自己出了意外,赵德昭岂不就是第二个柴宗训!他可不相信手下将领的忠诚,当年赵匡胤本人在周世宗柴荣面前也是相当忠诚,柴荣知道自己儿子太小,于是临危托付给赵匡胤要职,指望他做周公,做诸葛武侯,再不济做个权臣霍光也行。但结果呢?柴荣一死赵匡胤就当了司马懿,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直接把后周给灭了
由于自己的切身经历,因此在建国初期赵匡胤大力扶植年长的弟弟赵光义,赵匡义甚至被任命为开封府尹。
开封府尹在五代时期几乎就是储君的代名词,也就是说在北宋建国之初赵光义已经被哥哥指定为继位人了。
既然宋太祖当时更加青睐于弟弟赵光义,那为何后来又引出争论上百年的“烛影斧声”之谜呢?
在此我们大胆推测一下,宋太祖在称帝之初的确实想立弟弟赵光义为储君,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中需要一个年长的君主才能稳住局面,保全家族。鉴于自己的儿子赵德昭还太小,所以宋太祖有意扶植更加年长的赵光义。
但是随着儿子赵德昭的渐渐长大,宋太祖可能又不想传位给弟弟了,他感觉自己还能再多活几年,到时候赵德昭起码已经而立之年左右了,吼住政局将不是问题。既然儿子没问题,那必然是优先传位给儿子。
对于宋太祖的小算盘,弟弟赵光义估计早就看透了,他肯定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赵光义明白,时间越往后拖对自己越不利,再过几年自己就不是侄子赵德昭的对手了。于是他抢先下手终结了哥哥赵匡胤,然后压制住赵德昭登基称帝!

赵匡义继位之后是为宋太宗,由于自己皇位得之不正,于是他痛下杀手逼死了侄子赵德昭,之后宋太祖的另一个儿子赵德芳也无故暴亡,死因极为蹊跷。如果宋太祖泉下有知,肯定会为当初的决定后悔不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