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就讓軍隊形成了兩大派系,後來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黨就召開了遵義會議,在會議上主席等人指出了博古在指揮上的錯誤,甚至要取消其指揮權。不過後來通過主席指揮戰鬥,讓部隊跳出了敵軍的包圍圈,凱豐慢慢的也就認識到了當時博古等人犯的指揮錯誤。

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是歷史上並不是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凱豐,他在遵義會議上當面和主席爭論,還說主席並不懂馬列主義,最多也就是看年《孫子兵法》,這樣的一個人物最後去了哪裏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吧。

凱豐的原名叫做何克全,是江西人,在21歲的時候就加入了共產主義隊全,後來還去了莫斯科學習。學習期間還認識了王明,博古等人。到了1930年他遵從上級領導的命令回到了中國,還擔任了廣東省委書記、團中央宣傳部等重要職位。他在位期間大量宣傳革命思想,爲我黨宣傳工作做了巨大的貢獻。

在我軍第五次反圍剿行動失敗之後,身爲政治局候補人員的凱豐任命爲中央代表,跟隨大部隊參加了紅軍長征。在長征期間,由於博古等人的錯誤指揮,讓8萬人的紅軍隊伍一下子變成了3萬兵力,這樣一來軍隊中有無數的幹部要求主席出來指揮戰鬥,與時同時也有一些一直支持着博古等人的幹部。

這就讓軍隊形成了兩大派系,後來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黨就召開了遵義會議,在會議上主席等人指出了博古在指揮上的錯誤,甚至要取消其指揮權。可凱豐當時並沒有認爲博古等人的錯誤,就當面跟主席爭議,稱其並不懂馬列主義,只會看看《孫子兵法》。不過後來通過主席指揮戰鬥,讓部隊跳出了敵軍的包圍圈,凱豐慢慢的也就認識到了當時博古等人犯的指揮錯誤。

從此之後他就堅定地站在了主席這邊,而在以後的會議中,他一直堅持真理,爲紅軍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來他也參加了抗日戰爭,在工作中與主席的感情也越來越好,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還奉主席命令去東北做宣傳工作,在他的帶領下當地的宣傳工作也非常的順利。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又擔任了瀋陽市的書記、東北政府委員等重要職位。雖然職位一直在改變,不過他一直爲人民服務着,最終因病在北京去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