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店,曾經“最高級的購物中心”

能買到哈爾濱的紅腸、俄羅斯的大列巴......

可還不是您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你得有糧票、糧本、購貨本......

要是“證件”不全,有錢你都買不到東西

隨着現代生活物資日漸豐富

天津大街小巷的副食店

漸漸被購物中心、網購取代了…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

關於副食店的記憶。

▲80年代的天津副食店

副食店一般設在小衚衕裏,目的是滿足那裏生活的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賣的東西也是零七八碎,小到針頭線腦,大到油鹽醬醋。

天津記憶裏的副食店

▲老城裏拆遷前:西門裏副食店

三四間門臉房,屋內有幾口大缸。大缸裏面裝着黃醬、醬油、醋、花生油、芝麻醬,還有一些過日子用的基本調料等等。

▲河西區曲江道副食店@天津yuxing

那個時候想喫口蛋糕之類的小零食,也會來這裏買。記憶中的動物餅乾、杏元餅乾、薩其馬、小茶食、桃酥、大黃油餅乾等等,都可以在這裏買到。

▲糧票

小時候,誰不是放學就拉着發小兒,來這兒像餓狼似的買喫的,將一天消耗的能量補回來?

回到家,家長可能還讓自己跑個腿兒,買點醬油、醋什麼的,順道兒還能用零錢帶根兒“嗦了蜜”回來呢~

那時候街坊鄰居端着碗,帶着玻璃瓶兒鑽進店裏,買一塊五的鹹菜,五塊錢的芝麻醬......更多慕名而來的人們,是爲了尋訪老“味道”,像“六必居”“正興德”......

那會兒還是計劃經濟時期,每家每戶定量就那些,副食店也只准備周圍住戶的量,又沒有電子稱,斤兩被秤砣壓得毫釐不差,考驗的也是服務員的經驗。

▲老副食店的秤砣

就連鹼面兒都每月定量供應的:三兩鹼面兒。那時蒸饅頭要使用麪肥發麪,然後用鹼面“兌鹼”,以中和酸性的發麪。

有時鹼面還用於洗刷餐具;喜歡漂亮的女學生還會在洗頭水中放點鹼面兒(一點哈,別放多了),這樣洗出來的頭髮在陽光下,微微泛着點兒黃,這也是那時候愛美姑娘的竅門兒。

舊時,人們養成了愛喫鹹菜的習慣,“雪裏紅”“疙瘩頭”“醃黃瓜”“辣蘿蔔條”“糖蒜”“地葫蘆兒”......

除了六必居的老味兒,好多副食店都是自己醃的鹹菜,這也算是“自制食品”,做得好的還真能攬住好多老主顧兒。

最後的那幾家副食店

▲小馬路副食店

天津的副食店裏,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因爲這開店的都是老門口的,隨着糧票等淡出人們的視線,有時候老鄰居差個三毛兩毛的,老闆也不會記賬,只要下次買東西把錢給送來就行。

▲佟樓副食店@徐鳳文

印象中天津最後的老副食店是佟樓那家。由於毗鄰五大道,這裏曾經是天津最繁華的副食店之一。

▲佟樓副食店最後的空櫃@徐鳳文

佟樓保持自己曾經的老模式到2018年初,算是最後能讓年輕人看看過去“繁華”的地方之一了。

▲2010年左右貴陽路副食店附近圖

和平貴陽路的副食店,是存在時間較長的副食店,經過幾次翻新,也不再是最原始的樣子了。

▲貴陽路副食店再次改造

對於孩子們來說,大副食店的玻璃櫃兒裏的糖果、巧克力是最深刻的印象。雖不是什麼高級糖果,卻讓孩子趴在櫃子上瞪着眼珠、流着口水看半天。

小時候,去大副食店給家裏跑腿兒,最樂意打芝麻醬,打完後爲蓋蓋子,通常都會用小手指頭圍着瓶口一抹,把最香的這口麻醬放進嘴裏。貪喫的時候,瓶邊兒都是孩子的小手印兒。

到了逢年過節,副食店門口肯定會擺個大桌子賣切糕。媽媽總會買一大塊兒,還會讓老闆多沾點兒糖......

你對副食店還有什麼特殊的記憶,別忘了留言告訴小津~

編|關富青

審覈|龐荔馨

轉載來源|天津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