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文化包頭

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我遇見包頭,有了家鄉;那麼【文化包頭】這個欄目遇見了包頭髮布,遇見了您,又會怎麼樣呢?

【文化包頭】欄目是包頭髮布和包頭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推出的文化類欄目,致力於讓包頭的小夥伴們共同感受、共同挖掘、共同感動於我們家鄉那濃濃的文化底蘊!

包頭第一工人文化宮建於1957年,地處鋼鐵大街、建設路、呼得木林大街三條主幹道的交匯處,交通極爲便利。作爲有近50年曆史的大型公共建築,一宮經歷了50年代、80年代、新世紀以來的變遷,見證了包頭城市建設發展的歷程,是一張值得保留下去的包頭歷史名片。

第一工人文化宮建築面積9200平方米,由自治區建築設計院參照北京工人俱樂部的造型及平面功能設計,爲包頭規模最大的影劇院,是代表20世紀50年代包頭市公共建築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1986年經過抗震加固和維修改造,使一宮主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大大加強。1997年完成了東西兩側附樓的擴建。總面積達18000平方米。擴建時,注意了一宮整體建築風格的延續,經過多方案反覆改進,選用包頭市建築設計院的方案。

這兩次加固、維修、擴建始終注意保持了一宮整體建築風格的協調。增加了正立面整體牆面的浮雕。浮雕花飾選用了小麗花、雲衫、萬年青、齒輪、鋼軌、三鹿飛天等圖形元素,寓意了草原鋼城的形象,極大地提升了一宮作爲大型文化活動場所的文化內涵及其定位。

第一工人文化宮曾經是包頭市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肩負着接待包頭市大型會議及文藝演出的重任

曾先後接待過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烏蘭夫、費孝通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許多著名錶演藝術家如袁世海、譚福榮、馬季、馬玉濤、盛中國、殷承宗、侯躍文、鄧玉華、德德瑪、萬山紅、鬱鈞劍等曾來包頭第一工人文化宮一展藝術才華。中央樂團、中國京劇團、中國歌劇舞劇院、煤礦文工團及多家國外演出團體在第一工人文化宮舉辦了大型文藝演出。

包頭髮布

包頭文化在線

包頭髮布&包頭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

聯合推出

來源:包頭文化在線

責任編輯:馬寧

合作熱線:15024793101

投稿 ▏運營 ▏活動 ▏宣傳 ▏功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