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7日 农历九月三十天气 多云 -3~8°C

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

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时

本期内容提示

■ 奈曼要闻

■ 重点关注:老旧楼房建筑节能改造 让居民温暖过冬

■ 项目建设:2018年度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完成沟槽开挖5.3万延长米

■ 精准扶贫在行动

■ 我的脱贫故事

■ 信息速览

奈 曼 要 闻

●11月6日,北京市援合办三处副处长祖东阁一行到我旗调研京蒙扶贫协作重点工作,召开座谈会。会上听取了我旗开展京蒙扶贫协作以来的项目实施、资金拨付使用、扶贫成效和项目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2019年、2020年项目库建设情况。听取汇报后,调研组提出,要进一步梳理完善2017、2018年度项目档案资料,夯实项目建设成效;2019年度、2020年度项目库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突出产业就业为重点,建立减贫带贫机制;要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联动机制,紧盯时间节点,完善数据统计,做好年终总结和自查工作。市领导陈广利、李宗良、朱子波及旗领导张华、李亚军、王刚参加座谈。

●11月6日,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冯爱霞、市扶贫办主任李凤文到奈曼旗青龙山镇对2019年扶贫项目资金需求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到青龙山镇甘薯科技园区,实地查看了手工粉条车间、鲜薯贮存库和扶贫车间的建设运营情况,并对2019年青龙山镇扶贫项目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11月6日,通辽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于国鹏、副主任刘东升一行到奈曼旗就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旗直部门负责人代表、选调生代表和年轻干部代表等17人,针对进一步加强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11月6日,旗委副书记、旗长布仁主持召开扶贫项目推进会,会议研究梳理2019年脱贫攻坚项目清单和资金需求,并对京蒙协作扶贫项目进行再次筛选。

●11月6日,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延辉深入到土城子乡七家子村督导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共同研究下一步脱贫产业,并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的形式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近况及产业发展情况。

●11月6日,旗政府副旗长陈静主持召开2018年全旗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研究《关于推进全旗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奈曼旗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旗实施细则》,安排部署2018年第四季度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工作。

●11月5日,北京市通州区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奈曼旗挂职工作座谈会召开。通州区选派了医疗卫生、农艺、科技、商务等领域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奈曼旗对口单位挂职。

(以上信息由旗委办综合整理)

重 点 关 注

老旧楼房建筑节能改造

让居民温暖过冬

奈曼旗着力改善老旧楼房居民的居住条件,为大镇居民温暖过冬提供了坚实保障。奈曼旗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总投资约44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面积达到34.1万平。其中,2017年完成19栋(6.1万平)老旧小区建筑立面改造,投资约800万元。2018年完成78栋(28万平)老旧小区建筑立面改造,投资约3500万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是奈曼旗根据自治区相关政策实施的民生工程,老旧小区居民楼改造后将明显提高建筑保温隔热功能,有效解决冬季取暖期因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能源损失问题,改造后能够提高室内温度约2-3℃, 3200户居民直接受益, 同时也美化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项 目 建 设

2018年度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完成沟槽开挖5.3万延长米

奈曼旗2018年度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计划实施3万亩,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义隆永镇项目区从10月26日开始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沟槽开挖5.3万延长米,管道安装 1.3万延长米,沟槽回填1万延长米。大镇项目区从11月3日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沟槽开挖3000米。

精准扶贫在行动

●通辽市人大机关高度重视奈曼旗东明镇东明村的脱贫攻坚包联任务,自包联工作开展以来,定期到村走访调研。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市人大机关派驻第一书记张双喜带头提出三步帮扶法: 一是安居,二是去疾,三是致富。先后协调扶贫资金共计30余万元,为贫困户解决危房、医疗救助、发展扶贫产业、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帮助村中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农户家庭收入,实现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上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近日,奈曼旗水务系统党委、青年职工志愿者发起了为贫困户捐赠衣物倡议,在短短两天时间,共收到捐赠旧衣服632件,分发到大镇沙日勒吉台村、西湖村和敖干他拉村的贫困户手中。

我的脱贫故事

●奈曼旗东明镇东明村村民成恩江和妻子都是智力二级残疾,而且没有子女,2016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包户干部入户走访后了解到,成恩江夫妻有一定劳动能力且有发展养殖的意愿,协调资金为其购买扶贫羊21只,并帮助新建羊圈和草棚。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成恩江夫妇起早贪晚,认真备料饲养,羊群当年年底即发展到40多只,第二年春季出栏28只增收一万多元。目前成恩江的羊群数量稳定在40只左右,每年可出栏20只,保守估计每年可收入15000元。在2018年贫困户动态调整中,成恩江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表示他受得照顾已经够多了,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行列,树立了身残志坚的好榜样。

●今年65岁的陈树和,是清河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当人们问到他这么大年纪为什么没申请当贫困户和低保户的时候,陈树和回答说:“在清河村还有很多比我更困难的人家,那些生病长灾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他们比我更应该享受国家政策,所以应该给把国家的这些好政策留给他们。”陈树和还说:“现在的有些人往往是越扶越贫,存在等、靠、要的想法,我觉得这样是很不应该的,农民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我们家收入虽然不高也不算富裕,但我有三个儿女,这就是我的财富,他们谁也不能看我饿着。人得知足长乐,还是把国家有限的钱给真正需要的帮助的人吧。”

信 息 速 览

●新镇矛盾多元化解中心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每周二党政班子成员坐班接访制,辖区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及政府职能站办所积极参与,共接待上访群众50余人次,变上访为下访和约访,成功化解6件上访案例。

●近日,奈曼旗蒙医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对接。会诊中心对接后,处理疑难危重患者诊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奈曼旗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时值初冬,天气渐冷,奋战在奈曼旗南大门的青龙山镇全体兽医工作人员,同全旗其他19个消毒检查站的战友们一样,依然坚守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一线。为坚决防止疫情传入我旗境内,他们不分昼夜,日夜坚守,不说苦、不说难,一心只为奈曼旗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百姓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上级媒体看奈曼

●近日,通辽日报以《一个贫困村整体脱贫的启示》为题,报道了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23户贫困户集体脱贫。

详情如下:

一个贫困村整体脱贫的启示

—— 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脱贫攻坚纪实

鲍春光

地处蒙辽交界的互利村,位于奈曼旗青龙山镇最南端山区。因为位于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产业发展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曾是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重点贫困村。通过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今年9月份,互利村23户贫困户身披红花宣布集体脱贫,成为整体脱贫、一个不落、整村出列的“脱贫摘帽村”。

建好一个班子 脱贫攻坚有了 “领头羊”

在整齐的村委大院里,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正在商讨如何带动村民发展甘薯产业和完善合作社规章制度等事宜。过去,村里干部群众都觉得脱贫无望,村“两委”干部也没有工作积极性,班子几乎瘫痪。2012年6月,付永久当选党支部书记。

针对过去村“两委”班子软弱、党员队伍散漫、干部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等问题,付永久从“扶班子、筑牢基础”入手,把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定期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农业技术知识、扶贫知识,坚持走访贫困户。通过走访、面对面座谈,听取群众心声,寻找扶贫良策。付永久说:“要改善干群关系,不能只动嘴皮子,一定要切实为百姓服务,才能获得群众信赖。要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就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他们打成一片,凝聚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党支部从改善村里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抓起。6年前,村里还没有村部,只能借用学校的房子办公。2012年以来,互利村累计投入60万元,对村部和村部广场、街道进行了改善,还进行电信、有线电视线路改造。现在,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村里村外都干净整洁了,干部群众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将原有的沟、渠、埂、路等边角地整理出来,新增耕地作为集体股份入股获取收益,仅土地入股经营一项今年村集体将增收20万元以上,2020年计划收入超百万元。村集体收入多了,村班子的底气也就硬了,为群众办事的舞台也就大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是改变一个村庄贫困面貌的治本之策。

发展特色产业让“输血式”扶贫 转变为 “造血式”扶贫

互利村贫困人口中,因残疾致贫的有1户3人,因病致贫的有19户44人,因缺乏劳动力致贫的有3户8人。互利村一直都有种植甘薯的传统,除销售部分鲜薯外,其余制成粉条出售。但多年以来,该村的甘薯种植和加工始终处于小规模种植和零散加工状态。为了打破各户零散种植状态,实现规模化种植,做强做大甘薯产业,付永久带领村“两委”成员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为了把甘薯产业做强做大,付永久决定在甘薯深加工上下功夫。为此,他在2012年成立了甘薯种植合作社,购买了甘薯加工设备,并注册了孙家湾粉条商标。从前是带着村民一点点摸索着来,怕种了卖不出去,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企业的整合和拉动,可以说是技术不愁、资金不愁、销路不愁,需要做的就是放开手脚大胆干,付永久信心满满。

走进青龙山镇互利村光照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展示墙上几行硕大的标语格外醒目:

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变: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三化:土地集约化、种植专业化 、产销一体化;

三共:产业共融、发展共享 、互利共赢

实际上,这些上墙的宣传语,早已在互利村落地生根——见证了这个以甘薯种植闻名的村子,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到公司引领集体致富的华丽转身。

青龙山镇镇长王刚介绍:“互利村是全镇‘三权分置’改革示范村,通过土地集约化、种植专业化、产销一体化模式,让贫困户、群众和村集体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互利村的示范带动下,我们在全镇推广了‘互利村模式’,依托和借助龙头企业,在28个村成立了由党支部村委会牵头的扶贫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扶贫种植基地,通过合作社和企业带动贫困户多渠道增收,达到稳定持续脱贫。现已惠及全镇654户1569名困难群众,带动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扶贫要“志智双扶”才能彻底拔掉穷根

脱贫户李井龙由于妻子患病多年,一度失去脱贫信心。村里的合作社成立后,李井龙利用农闲时间在合作社打工,1个月多收入1000多元。他说:“都是乡里乡亲,看到其他人都干呢,我也不能偷懒。”互利村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定期开展演出,将扶贫工作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歌曲、舞蹈、评剧、小品宣传扶贫的政策和帮扶措施;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村民树立勤务致富、脱贫光荣的观念,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坚定实现整村脱贫的信心。

今年年初,村里流转了包括23户贫困户在内的200户共5100亩的耕地,入股到由村“两委”班子牵头成立的通辽市光照农产品种植加工有限公司,发展甘薯种植产业,并向入股村民发放了每亩400元的“保底分红”资金。公司经营所得利润还将按公司、村民、村集体74:18:8的比例发放“二次分红”,村民每亩预计可得180元。加上在公司务工的收入和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公司的收益,使这23户贫困家庭迅速走出了贫困,有底气地在脱贫申请书上签字,自豪地宣布:我今天脱贫了!

▲向上滑动显示更多内容

【优秀摄影欣赏】

摄影/李延辉

编辑:王燕敏

审核:王爱国 张庆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