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沒聽過張信哲,那便是錯過了華語樂壇的絕妙嗓音。張信哲柔情清秀的嗓音確實難倒了他。

去年 12 月,張信哲在上海梅奔舉行了自己的演唱會。

當晚,「張信哲忘詞」爬上了微博熱搜。

其實他只把「心中的話到現在纔敢對你表面」和「異鄉的午夜特別冷清」兩句旋律一樣的詞唱串了而已。

一衆營銷號卻打上了「翻車」的標籤,大肆調侃,吸引圍觀。

是啊。

巨星跌落神壇的劇本,有誰不愛看呢?


這麼多年過去,曾經清秀溫雅的張信哲早已不復當年的容顏。

華語樂壇更新換代,火了無數情歌,紅了一衆男歌手。

但你發現了嗎?

「情歌王子」這個稱號,始終度獨屬於張信哲,迄今無人可以取代。

如果你沒聽過張信哲,那便是錯過了華語樂壇的絕妙嗓音。

然而早些年,他並不被看好。

1987 年,喜歡彈吉他、喜歡唱歌的張信哲在一次校園歌詠比賽中,被評委老師舉薦進了滾石唱片。

面對這樣一個與衆不同的嗓音,面試官李宗盛選擇了拒絕。

當時的滾石唱片有羅大佑、有趙傳、有陳昇、有周華健。

時仍音樂總監的李宗盛,尤其擅長塑造粗獷的臭男人形象。

張信哲柔情清秀的嗓音確實難倒了他。

別說李宗盛沒把握,當時整個華語樂壇不曾有過這樣的歌手。


誰也不敢砸錢在張信哲身上。

同期被簽約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每家唱片公司都想搶奪人才。

不同於那些野心勃勃的新人,最後拿到幕後製作助理的工作時,張信哲居然開心的不得了。

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能夠脫穎而出,成爲歌星。

能在學校的課程之外,找一份工可打,張信哲感到心滿意足。

1988 年春天,轉機來了。

如今回想起來,這確實是命運在冥冥之中最重要的一次安排。

《你是唯一》是張信哲人生中的第一首歌。

哪怕在歌曲感情的表達上略有欠缺。

但從這首 32 年前的歌曲裏,你依然能聽出 21 歲的張信哲已經擁有着一副純淨清亮的嗓音。

1988 年,著名歌手潘越雲正在籌備一張名叫《男歡女愛》的專輯,打算邀請 9 個不同的男生合唱。

這是滾石的大案子。

可以用上的男歌手都用上了,甚至還請了一些男演員來幫忙。

可最後還是空缺了一位「男聲」。

於是一直在幕後打雜的製作助理張信哲,被當做替補上陣了。

沒想到歌曲發行後,居然獲得了不俗的反響。

公司這纔開始注意到這位小助理,爲他陸陸續續出了好幾首單曲。


還是大學生的張信哲,正式踏上了歌手的生涯。

初出茅廬還不到一年,轉機又來了。

由於張信哲上的是一所基督教學校,教學理念十分保守。接受不了學生不專心學業,混跡娛樂圈。

大三期末考試的一天,教務主任突然取消了他的考試資格。

還丟出了一道選擇題:

「要麼自己休學,要麼等着被退學。」

在《你是唯一》發行一年後的專輯《說謊》裏,張信哲咬字、氣息、情感都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單曲十七年後發行

自身的歌唱天賦加之李宗盛調教,註定了他將會成爲一顆未來之星。

但在 22 歲的年紀中止學業,按照法律他必須立即入伍服兵役。

纔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就迅速銷聲匿跡。

爲期 3 年的參軍,這對一位正在蓬勃發展的新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折損。

滾石唱片爲了在入伍前,爲張信哲奠定好基礎。

趁熱打鐵地相繼錄製了 3 張專輯,並在 1989 年接連發行。


很多年以後,張信哲笑着談到。

當時這張專輯封面的黃襯衫,還是隨手在公司樓下的成衣店買的。

自己根本就沒想過當明星,也不覺得自己是當明星的料。

入伍前還對爸爸說:「他們沒把握,應該不會紅,這張發完就算了。」

確實。

當年的張信哲木訥得很,負責攝影的老師被氣的頭大:這個人怎麼連拍照都不會。

上面你們看到的專輯封面照,是攝影師在張信哲發呆時的抓拍。

《說謊》就這麼發行了...還出乎大家意料的紅了。

正是因爲這首歌的走紅,才讓張信哲決定認真對待歌手這份工作。

但時代的班車,永遠不會停下來等待任何一個。

在服兵役的 3 年裏,華語樂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既然愛了就不後悔

再多的苦我也願意背

這首《愛如潮水》,李宗盛原本希望可以由一個歷經滄桑的男聲來演繹。

直到最後才決定放手一搏,交由張信哲這樣涉世未深的嗓音來詮釋。

在他參軍期間,張國榮、譚詠麟相繼暫別樂壇。

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橫掃亞洲。


儘管如此,1993 年發行的《愛如潮水》依然紅的一塌糊塗,也讓張信哲唯美的音色被更多的聽衆賞識。

許多人應該就是從這首歌開始,成爲了他的歌迷。

2004 年,網絡 MP3 興起,盜版音頻猖獗,唱片業受到巨大沖擊。

2006 年,選秀歌手、網絡歌手迎來興盛,唱片業逐漸垮塌。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發生大地震。

當天,張信哲剛剛開始新專輯《逃生》的內地宣傳,而後所有行程取消。

至此之後,情歌王子再無代表作。

那個叱吒歌壇時代的餘溫,似乎已經消失殆盡了。

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像當年的張信哲一樣充滿熱忱的歌手。

他們用更年輕的聲音,唱着當下時代年輕人心中的情感。

2016 年,久違的張信哲加盟《我是歌手第四季》。

首場演出,他帶病演唱了一首 16 年前爆紅的《信仰》。

所有歌手都爲他捏了一把汗。

全場觀衆在爲他喊:「加油」

前奏一響,就有人哭了。

走出光幕,人們發現他的臉上有了歲月的痕跡,曾經英俊倜儻的「情歌王子」也會老。

但張信哲一開口,還是那麼動聽還是那麼獨一無二。

哪怕因爲重感冒,他的聲音略帶沙啞。

後來他又翻唱了陳昇的《二十年以前》。

在歌曲中間,他穿插差了齊豫的《橄欖樹》。

那是他大學時期的民歌回憶,還有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故事。

今天,鮮少人還會特意翻起當年的歌來聽。

我們再也不會重蹈覆轍那些憂傷的青春時光,再也不會那麼容易爲情所困。

每個人都會越來越成熟,聲音會越來越滄桑,臉上的皺紋會越來越深。

從 21 到 53 ,那個翩翩少年郎張信哲也已年過半百。


無法否認的是,哲式情歌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情懷...

王子或許會老,但情歌不會死。

無論歲月怎樣變遷,情歌王子還是那個情歌王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