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門第,也稱國舅府,位於華美老寨前,建於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朝廷爲進士陳洸(陳北科)陳江(陳南科)所建之府第。陳南科(1475-1552),原名陳江,字世殷,號珊潮,貴山都貴嶼(今貴嶼華美村)人,由於是陳北科的從兄,世人同樣稱之爲陳國舅。

國舅陳南科的家族源流與生平史略潮州百事通

7小時前



黃門第(又稱“國舅府”)

在之前推送的《國舅陳北科的生平與歷史貢獻》一文中,曾談到國舅陳北科的從兄陳江。陳江是陳北科的從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進士,後來任南京戶科給事中。由於他們兄弟二人先後官任給事,因而有“雙鳳鳴陽”之美譽。爲了便於區別,民間把在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洸稱爲“陳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江,稱爲“陳南科”。陳家兄弟後來均官任黃門侍郎,一時震驚朝野,世稱“一門雙進士,兄弟同黃門”。今天,就讓大家進一步瞭解與陳北科同朝爲官的同族人陳南科的家族源流與平生經歷。


黃門第(又稱“國舅府”)

一、陳南科的家族源流

陳南科及其從弟陳北科均是潮陽貴嶼陳氏始祖陳仲徽的第十一世孫,其先祖陳仲徽,字致廣,號通直。通直公生於宋孝宗乾道乙酉年三月二十五日午時,住閩興化府莆田縣打鐵街石獅巷三號(今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宋孝宗淳熙十六年,中舉人,連登進士及第,授福建泉州府莆田縣正堂(莆田知縣)。宋嘉定二年(1209年),莆田知縣通直公入潮,與潮陽知縣張如愚遊貴嶼,愛山水之勝,擇桂山之麓居。宋嘉定三年(1210年),於貴嶼城門頭內,創華美鄉寨,爲貴嶼陳氏始祖。宋寧宗二十年正月初八,通直公仙逝,葬於貴山都橫山,號“犀牛望月”。


潮陽貴嶼華美陳氏族譜

潮陽貴嶼華美陳氏一族,乃通直公後裔,祖因知莆田縣事,而出仕福建,至宋嘉定年間遷來貴嶼,所以通直公是貴嶼陳氏的始祖。明代南祖(陳南科)、北祖(陳北科)同登黃門侍郎,明世宗封爲“黃門世家”,故“莆田世澤,黃門家風”,成爲貴嶼陳氏祖祠的通用聯對,“黃門世家”成爲貴嶼陳氏祖祠的顯眼標識。



潮陽貴嶼華美陳氏祖祠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陳南科對陳氏祖祠進行擴建,擴建後的陳氏祖祠爲三廳兩天井,左右龍虎井,左右前後俱有廊廳,祠堂屋脊上塑龍頭,俗稱“龍頭厝”,建築面積731平方米。其整體結構佈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軒昂,庭院寬敞幽雅。祠堂後廳爲祭祀祖先之場所,祠堂的神龕供奉代陳氏列代先祖,祠堂名曰:時思堂,“時思”之意思是要子孫後代時刻緬懷先祖。貴嶼華美陳氏自古便定於每年農曆正月初八爲陳氏祖祠的祭祖日,這一日,無論是旅居外地的裔孫,還是本鄉的陳氏後人,都會到陳氏祖祠祭拜陳氏歷代先祖,以永銘鄉土、鼓勵後代子孫努力建置家園,開拓創業,興學育才,文明進取,此乃尊祖之實也。


明嘉靖皇帝御封陳北科“紫閣名臣”、明嘉靖禮部尚書霍韜奉旨御封陳南科“立朝風裁”。

二、陳南科的平生經歷

陳南科(1475-1552),原名陳江,字世殷,號珊潮,貴山都貴嶼(今貴嶼華美村)人,由於是陳北科的從兄,世人同樣稱之爲陳國舅。明弘治十四年(1501)中舉人,正德九年(1514)登進士。歷任南京戶科給事中、黃門侍郎等職。

陳南科同朝宦官蕭敬、劉允驕橫放縱,但陳南科敢於彈劾他們,震懾了其餘的宦官。當時明朝西部邊防糧餉不繼,陳南科料必有變故,特上疏請爲籌備,數月後果然甘州五衛作亂,殺害了巡撫許銘,衆官均佩服陳南科的預見。然而,嘉靖元年(1522)陳南科因彈劾尚書趙璜被責,求退歸家。

嘉靖十二年(1533年)與同在家鄉的從弟陳北科倡導模仿蘇杭廟會格局,在貴嶼街最熱鬧的街道舉辦書畫展,以懷念、讚頌在安史之亂中爲國捐軀的張巡、許遠,史稱“貴嶼街路棚”,此俗相沿至今。陳南科嘉靖三十一年(1552)逝,入祀邑忠義孝悌祠。


貴嶼街路棚:“藝苑迷離眼欲盲,萬方貨物列縱橫,舉頭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 ——清代《潮陽縣誌》

三、陳南科的詩對才能

陳南科一生看破官場,在其未中進士前常與從弟陳北科或登山望遠或遊玩田野,常有賦詩,留下了一些極具特色的詩句,代表作品有《題後山八景詩》《遺愛碑》等。《題後山八景詩》是陳南科在登貴嶼山時,見山間風光如畫而有感而發的,詩是這樣寫的:“石鼓中虛裏自鳴,蒼峯疊聳掛旗旌。貴人帽石千古在,玉屏翡彩不解形。竹洞龍空透地軸,虎口長嘶嘯月明。仙翁遺蹟留名勝,安仁石室滿鐘聲。”


陳南科《題後山八景詩》

陳南科在和其從弟陳北科對話中也蘊含着一些千古妙對,如陳北科在“黃門第”建好後,請陳南科爲做對聯,南科只答應爲其出上聯,下聯要陳北科自己想,說完便出了上聯:“兄黃門弟黃門一天雨露”,陳北科略加思索下聯便脫口而出:“南給諫北給諫兩地風霜”。此對看似平常,卻蘊含着他們二人的職位和性格,陳南科陳北科都官任黃門侍郎,一人長期在南方爲官,一人長期在北方爲官,他們性格都是敢於直諫,故此就有了這個千古妙對。



黃門第 修誌

黃門第,也稱國舅府,位於華美老寨前,建於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朝廷爲進士陳洸(陳北科)陳江(陳南科)所建之府第。據華美村的民衆介紹,抗日戰爭時期,日寇飛機轟炸貴嶼,黃門第也難以倖免,大半建築被炸燬。前幾年,海內外同胞捐資,把陳北科府按原貌修葺一新。



恩榮石匾 簡介

四、陳南科的史料記載

陳南科明正德九年中二甲進士,授南京戶科給事中、黃門侍郎,封號“立朝鳳載”,其有關史料記載如下:據《潮陽縣誌》陳江不畏權貴,敢於彈劾他們,並對時事有作充分思量,很有遠見;據《貴嶼鎮志》陳南科一生對官場無多留戀,熱衷於山水之樂,喜愛遠離官場的田園生活;據《潮州府志》雙鳳鳴陽坊在大街,爲給事中陳洸陳江建;據《貴嶼鎮志》進士亭建於明嘉靖十八年,爲三門四柱三樓結構,高11.8米,全石結構,是朝廷爲華美村進士陳南科、陳北科所建,全亭爲三層結構,最高層爲“恩榮”石匾,二層爲嘉靖帝御書的“聖旨”石匾,第三層爲進士石匾,全亭雕龍鳳,十分堅固;據《潮陽縣文物志》黃門第,又稱國舅府,位於華美老寨前,建於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朝廷爲進士陳洸陳江所建之府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