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首次授銜是在1955年,此後十年期間,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將帥軍銜,其中包括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1360名少將。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光榮稱號,那就是——開國將帥。

在177位開國中將中,年紀最大的是61歲的傅連璋。

傅連璋是一位特殊的中將,他是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爲“紅色華佗”。終生未放過一槍,但挽救了我軍無數指戰員的生命,救死扶傷,功德無量。

他從未開過一槍,卻在軍中威望很高,177位開國中將中他年齡最大

1894年9月14日,傅連暲出生於福建省汀州(今長汀縣)一個貧苦的碼頭搬運工家庭。父母因不堪當地土豪的欺壓,流浪到汀州城,入了基督教。傅連暲一出生就受了洗禮。

在汀州福音醫院的內科醫師英國人希布萊爾的接濟下,傅連暲讀完中學,考取了亞盛頓醫科學校,畢業後被聘任汀州八縣旅行醫生、汀州紅十字會主任醫師、教會醫院醫生、亞盛頓醫館教員、福音醫院醫生。

1925年“五卅”反帝運動爆發,福音醫院外籍院長逃匿回國,傅連暲被推舉爲該院院長。在此前後,他開始接觸進步思想,從同情革命轉爲要求直接參加革命。

1927年9月,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途經汀州,傅連暲曾發動長汀城所有醫護人員緊急義務救治徐特立、陳賡等300餘名傷病員。

此時的傅連暲肺病剛好不久,他挺着虛弱的身體,夜以繼日地爲傷員施行手術,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醫院人手不足,他就把全家動員起來,連他的母親、妻子和12歲的女兒都到醫院看護傷病員。福音醫院實際上成了南昌起義部隊的戰地醫院。

時任南昌起義軍營長的陳賡左腿兩處中彈,爲了保住傷腿,傅連暲大膽採用保守療法,每天用進口的“由素”替他消毒,用夾板固定傷腿,爲了增強抵抗力,傅連暲還將自己喝的鮮牛奶給陳賡喝,同時增加三餐營養。經過細心的醫治,終於保住了陳賡的傷腿,避免了截肢。

1952年,陳賡在他的回憶文章《從南昌到汕頭》中,還專門談到了這段經歷,充滿感情地寫道:“他(指傅連暲)是我所遇到的第一位同情我們的醫生。承他盡心照護,我的腿終於保住了,我直到現在都很感激他。”陳賡直到1961年去世前夕,還叮囑家人每年中秋節不要忘了給傅連暲祝壽。

1929年3月,毛主席和朱德率領紅4軍佔領汀州後,傅連暲在領導醫院全力救治紅軍官兵傷病的同時,還爲紅軍部隊培訓了一批醫護人才。爾後,又利用福音醫院院長的合法身份爲紅軍提供許多情報和藥品、醫療器械,並在經常爲紅軍領導人毛主席、朱德等診治疾病過程中與之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1933年初,傅連暲毅然放棄福音醫院院長月薪400銀元的優厚待遇投身中國工農紅軍,並將該院全部設備遷至瑞金,領導組建了中央紅色醫院,任院長,同時兼任紅色醫務學校校長。

搬遷時,傅連暲僱了150個挑夫,花了半個月時間,才把價值2000多銀元的藥品器械從長汀挑到了瑞金葉坪楊崗。

因傅連暲不會騎馬,中央特許他坐着轎子進了瑞金。在蘇區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傅連暲用個人多年積蓄的4000多塊銀元,到白區購買了很多急需物資。

對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華中華》發表專題文章“紅匾送給捐助巨產的傅院長”,稱讚他是“蘇區第一個模範”。

他從未開過一槍,卻在軍中威望很高,177位開國中將中他年齡最大

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被敵機炸傷了腹部,紅三軍團政委蔡樹藩和紅十二軍軍長武中豪等在反圍剿作戰中負傷,都是經過傅連暲救治而痊癒的。

1934年4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醫院院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場救護的組織領導工作。

長征前夕,毛主席在江西于都患了惡性瘧疾,高燒不退。傅連暲騎着騾子從瑞金梅坑走了180多里到了于都,3天之內手到病除。病癒之後的毛澤東高興地對工作人員說:“我們現代也有華佗,傅醫生就是華佗。”他還特地叫警衛員煨了一隻老母雞送去,以示感謝。

1934年10月,傅連暲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長征途中,傅連暲給包括周恩來在內的許多人治過病,救過很多人。

1935年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傅連暲隨左路軍行動,負責紅軍總司令部領導人的醫療保健工作。

紅軍途中藥品用完後,傅連暲便利用基督徒的特殊身份,在沿途的教堂中找藥,解了燃眉之急。

長征到達陝北後,傅連暲於1937年繼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醫院院長。當時,到延安訪問的外國記者感到好奇:一個信奉上帝的人,居然甘願放棄優裕的生活參加紅軍。傅連暲的傳奇經歷在西方媒體上披露以後,對外界瞭解中國革命起了很大作用。

後來談及長征時,傅連暲曾這樣說:“我很甘願走二萬五千裏的長征,雖然有很多人怕我受不了這樣的艱苦。我兩次幾乎喪命……40天40夜我和其他人共嘗草地上的困苦。我曾瀉肚,痛苦不堪。醫藥人員和給養時常受到敵人飛機的轟炸,但是我的信仰毫未動搖。”

因爲和毛主席有過許多次接觸,傅連暲的思想也實現了從“治病”到“治國”的一個跨越。他曾經在描述自己的經歷提到,“是毛主席把我帶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44歲的傅連暲被正式批准入黨,由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轉變爲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在延安,傅連暲擔任了中央總衛生處處長兼陝甘寧邊區醫院院長,負責中央領導人的保健工作。1945年,他應邀出席了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新中國成立後,傅連暲任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第一副部長。1952年兼任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並曾擔任中華醫學會會長。是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了開國中將的軍銜。時年,他已61歲,開國中將中他年最長。

他從未開過一槍,卻在軍中威望很高,177位開國中將中他年齡最大

1968年3月29日,傅連暲遭極左勢力迫害,在京含冤去世,享年74歲。毛主席臨終前一年,特別懷念傅連暲,於1975年5月17日批示:“傅已入土,嗚呼哀哉”,“應予以昭雪”。隨後,解放軍總後勤部爲傅連暲舉行了隆重的安靈儀式,備極哀榮。(劉繼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