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一個媽媽聊天,她說年前給孩子報了一門英語口語,一門舞蹈,一門鋼琴,還有一門奧數,錢都交了。現在英語那家培訓機構跑路了,損失8000元,奧數改成了線上,差價不補,舞蹈和鋼琴都得等着開學才能扣課時。

“我現在有兩個擔心,一個擔心他們跑路,還有一個擔心他們要漲價”,她說。我有些奇怪,擔心跑路可以理解,畢竟3個月不開張,現金流斷了也很正常。擔心漲價又是爲什麼?

“你想啊,幾個月賺不到錢,那些培訓機構不得像餓了一冬的狼一樣,狠狠咬塊肉下來啊?要不是擔心漲價,我早就把那兩門的錢先退了。”

我失笑,漲價是不可能漲的。過去的三個月是線下培訓機構最慘的時候

如果說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是啥,那一定是線下教育機構沒有之一。

餐飲業好歹都能送個外賣,賣衣服賣包的也可以做微商或者直播帶貨,只有純線下的教育機構,既要支付房租、水電、又得養着老師和銷售,還要時刻準備家長可能來退款,而這種時候,招新完全是做夢,哪有那麼傻的家長,這時候掏錢。所以別提有多慘了。

“西貝莜麪村”的管理層說以西貝的體量也只能支撐3個月。而很多線下教育機構,根本連3個月都很難撐到。

和餐飲業不同,很多教育機構是靠預收費過日子的。我以前曾在一家培訓機構工作過,當月收到的學費都直接抵扣當月的開支。換句話說,家長這個月交了2萬一年的學費給機構。這2萬機構並不會分配到12個月裏去用,而是直接用於成本支出,擴張和市場營銷。

很多中小機構,都是靠當月招生收入才能維持一個月的開銷。現在一下子3個月不開張,一點收入都沒,可支出一點都不少,豈不是要命?

所以朋友形容他們像餓了很久的狼倒也沒錯。唯一的問題是,像這樣飢餓的狼不是一頭,而是很多頭。

如果中小學5月開學,除了之前預付費的家長,其他家長出於對疫情的擔心可能對教育機構仍然持觀望態度。加上部分學校爲了彌補網課的不足,可能會佔用週末和暑假的時間補課。線下機構要恢復到之前的招生水平至少是6月以後的事了。

狼多肉少,還要讓肉自己乖乖跑進狼嘴裏,這困難何其大,可想而知。我估計等中小學開學,教育機構會打一波價格戰,給到家長足夠的優惠,足夠多的課時,目的是先把下一年的錢收進來續個命。

所以線下培訓機構價格上漲是不存在的,只會降低。

但是家長同樣也要注意,除了“餓狼”,這裏面可能還夾雜了幾頭“壞狼”。他們苟延殘喘到開學,可能就專等能招生了卷一票走人,等風平浪靜,換個殼子又捲土重來。

建議家長報課前到實地看看,跟物業瞭解一下情況。如果機構有拖欠房租、物業費,老師的工資也拖欠的現象,家長就要心生警惕了。其實經過2019年的幾大機構跑路風波,大部分家長也該學乖了,一次最多交一個學期的費用,絕對不能一下交幾年的。

大浪淘沙始見金,經過這一次的洗牌,能撐過去的機構都會越做越好。培訓行業的總體趨勢也會越來越正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