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逼上梁山”是真的,逼他們上梁山的人卻不一定是朝廷的奸臣或者民間的惡霸,也有可能是後來與他們稱兄道弟的那幫人,比如秦明、徐寧、盧俊義等人就都是被梁山好漢給逼得落草的,事實上細品原著的話便會發現絕大多數好漢都是有理由各懷鬼胎的,說梁山好漢們都是一條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本文就聊一聊上山前後差距比較大的五位好漢,他們都沒有得到重視,繼而淪爲了平庸。不過李應上梁山後雖是排名靠前卻是沒被重視,他和柴進一起負責管理錢糧,兩人雖然都曾是財主,但李應的武藝明顯是要比柴進高得多的,就算是把他列爲五虎之一也是合理的,然而卻沒有,甚至連他的飛刀絕技也幾乎沒怎麼用過,只不過殺了個伍應星而已,後來他就這麼混得了個善終。

似乎只要提到“梁山好漢”這四個字人們就不由地會想到另外四個字,即是“逼上梁山”,這是絕大多數人對於梁山好漢的認知,畢竟從邏輯上來說,若不是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又有誰願意放棄原本正常人的生活去落草爲寇呢?不過“逼上梁山”是真的,逼他們上梁山的人卻不一定是朝廷的奸臣或者民間的惡霸,也有可能是後來與他們稱兄道弟的那幫人,比如秦明、徐寧、盧俊義等人就都是被梁山好漢給逼得落草的,事實上細品原著的話便會發現絕大多數好漢都是有理由各懷鬼胎的,說梁山好漢們都是一條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本文就聊一聊上山前後差距比較大的五位好漢,他們都沒有得到重視,繼而淪爲了平庸。

前文提到徐寧、秦明、盧俊義都是被梁山的兄弟逼上梁山,但奇怪的是這幾位好漢還真都是一心一意爲宋江賣命,彷彿斯德哥爾摩症一般,鐵了心跟了這個大哥,最終也都是結局悽慘,而下面這幾位好漢則顯得有些不那麼賣力。
第一位:李應
“撲天雕”李應原本是李家莊的莊主,卻在梁山三打祝家莊的時候偏向了梁山一方,倒也不能說這李應是背叛了自己的兄弟,因爲是祝彪這人不講理在先,打傷了李應,怪不得他轉投梁山,李應也因此立下大功,上梁山後坐上了第十一把交椅。

不過李應上梁山後雖是排名靠前卻是沒被重視,他和柴進一起負責管理錢糧,兩人雖然都曾是財主,但李應的武藝明顯是要比柴進高得多的,就算是把他列爲五虎之一也是合理的,然而卻沒有,甚至連他的飛刀絕技也幾乎沒怎麼用過,只不過殺了個伍應星而已,後來他就這麼混得了個善終。
第二位:孫立
孫立代表的是登州派最高戰鬥力,他原本是登州兵馬提轄,外號“病尉遲”,可算是威震一方,然而整個登州派一同上了梁山之後,他孫立卻不是排名最高的那一個,反而是被解珍、解寶兩個獵戶搶了天罡的位置,爲何?似乎很難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論武藝,解珍解寶應是不如孫立的。

而孫立幾乎上山後也沒怎麼賣命,擊殺的幾乎都是能夠輕鬆拿下的對手,並且整個梁山以家族爲單位一同上山卻全身而退的,也就只有孫立這麼一家,你說這排名沒有影響他的心態,只怕是不可能的。
第三位、第四位:單廷圭、魏定國
“神火將”魏定國和“聖水將”單廷圭是一定要放在一起說的,這兩位就是梁山特種部隊的代表性人物,相信不少讀者在讀到他們率軍攻打梁山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認爲“梁山這是要迎來特種部隊了”之類的感慨,他們的玄甲軍和絳衣火兵登場時給人眼前一亮,兩人上山後卻不是那麼回事。

水火二將上了梁山之後的確是屬於特種兵的範疇,不過他們的能力並不是水攻和火攻,而是“隱身”,兩人莫名其妙的被雪藏了,也許是古人想象力的匱乏,也許是他們的能力不方便描寫,他們至死也沒有用過水攻或者火攻的能力。
第五位:楊志
原著中梁山好漢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有“三山勢力”,而三山勢力中最強大的莫過於二龍山勢力,因爲他們的三位頭領武松、魯智深和楊志都是狠人,三人武藝都在伯仲之間,然而魯智深上山後排名十三,武松排名十四,楊志卻是排到了十七,事實上原著中並未表現出楊志有任何輸給武松和魯智深的地方。
不僅僅是排名上的差距,楊志在上山之後幾乎也和那水火二將一樣,處於隱身的狀態,戲份遠不如武松和魯智深多,似乎這兩兄弟也忘了自己還有個姓楊的兄弟,楊志就這麼成了龍套角色,甚至到徵方臘的時候都沒啥展現的機會就病了。
這五位好漢上梁山前都可謂神通廣大,上梁山後反而淪爲平庸,是宋江不會用人呢,還是劇情需要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