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肉盒餡兒的搭配,只有牛肉和粉條還算勉強。而且肉盒的內容,要豐富,蔥姜、肉、粉條,最好再摻雜其他的青菜,例如芹菜碎。

這樣的肉盒有啥喫頭?

說實話,有些顛覆我對傳統肉盒的樸素認知。我曾在開封喫過當地肉盒,也是炸的肉盒,但遠比這個裏面內容豐富。粉條和碎肉,就忽悠人唄。

是我的偏見,我覺得大部分的肉盒,應該不是用油炸,而是想餡兒餅一樣,煎或者“炕”。而且肉盒的內容,要豐富,蔥姜、肉、粉條,最好再摻雜其他的青菜,例如芹菜碎。

我們老家的肉盒,個兒大、軟乎、餡兒足。既然都已經叫做肉“盒”,而不是餡兒餅。那盒就該有盒的樣子,味道至關重要,但確實不能兼得,退而求其次,起碼分量得足夠!

點評一下我在豐產路一家人氣還算不錯的早餐店喫到的肉盒:

一、硬。這個肉盒是名副其實的“硬菜”。表面很硬,不是脆。雖然經過油炸,但我估計是麪粉的選用問題。硬和脆,是截然不同的口感。脆而酥,對嘴巴和舌頭的刺激,是一種享受,是忍不住要用手接住要掉下來的“酥脆”的感覺。扎嘴和咯牙,那是硬。

(正兒八經的肉盒,應該是這樣的,不是嗎?)

二、沒有內容。粉條和肉渣,再無其他。我一度覺得在喫麪,粉條經過油炸,本不易吸油的東西,變得黏軟,像是在喫糯米糰。

三、肉盒與肉餡完全分割,沒有屬性連接。一份美食,必定是食材的完美搭配,調料的巧妙組合。肉盒餡兒的搭配,只有牛肉和粉條還算勉強。但肉餡和表皮之間的搭配呢?毛都沒有。肉餡是一團肉餡,麪皮是一副炸透了的空殼。喫餡兒是喫餡兒,喫皮是喫皮。

(正經肉盒——肉盒該有的樣子)

四、價格七塊,貴了。疫情期間,各種渠道運輸困難,物資又比較緊缺,漲價本無可厚非。喫之前我也在想,這肉盒賣得貴自然有貴的道理,好喫就值得這個價。可現實卻是實實在在給我來了一巴掌,疼!

付錢的時候,老闆還笑咪咪地跟我說:“剛炸好的肉盒,咬下去都流油,好喫的很!”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糟老頭子,壞得很,我信你個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