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獲得“海外錄取”是留學中介曾經的業務關鍵詞,近幾年這個關鍵詞似乎已升級爲“背景提升”。

信息的透明化、學長成功案例的分享,以及機構的大力宣傳,讓中國留學生羣體,尤其是準備赴美留學的學生,在一向被忽略的課外活動上開始“下功夫”——他們發現美國大學的錄取似乎特別看重這一項。

不少號稱“資深專業”的留學中介,會將去國內外名企實習、去偏遠國家和地區做義工等機會包裝成產品,推銷給學生:

“想要衝擊名校,課外活動很重要!你得參加專門的背景提升服務。”

然而這些課外活動,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少都是套路。

案 例

貴价的“背景提升”,真的有用?

我接觸過一個叫小濤的大學生。她個人經歷相對平淡,高中期間忙於準備高考,大學期間也只是偶爾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小濤的家庭情況較好,看到周圍有很多朋友都計劃出國留學,自己雖然課外活動參加得少,但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於是也開始有了出國的計劃。

開始考慮留學後,小濤發現原來學校裏已有鋪天蓋地的留學中介廣告,她也很難判斷,就先在一家主打“美國高端留學”的中介那裏留下聯繫方式,準備詳細諮詢

“看到‘高端’就覺得應該比較靠譜吧!”她說。

一開始,顧問與小濤簡單聊了一些申請規劃和專業選擇的問題,但還未等小濤提出自己的訴求和想法,顧問話鋒一轉,就迫不及待地向她推出公司的“美國留學高端申請服務”,服務費報價10萬元。

小濤頓時有些懵,自己只是想先了解一下,沒想到中介這麼快就開始推銷服務,並且10萬元的中介費也比其他機構高了很多。

經過溝通了解,她才得知,中介服務之所以這麼貴,是加入了一些課外實踐項目用作“背景提升”,並且顧問還強調,她必須參加這些項目纔有機會申請到名校。

小濤後來發現,留學中介強調的課外實踐活動,其實只是一個爲期1周的精英訓練營,

此圖片來源於www.lexuedao.cn

“我還是參加了,但是感覺除了最後拿到一個證書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收穫。”

此外,中介還力薦她參加一個去美國的夏令營活動,單是此項活動費用就要4萬元左右,“個人感覺不需要,我就沒有選擇。”

小濤最終選擇自己去參加一些免費的公益項目,最後獲得了名校的錄取。

內 幕

包裝起來的活動,大都是套路!

我曾在留學中介和公益機構從事過不短時間,像小濤這樣的遭遇不少見,許多中介都在出這樣的招數。

通常我們會告訴學生,參加這些活動,對你的能力有提升,對你的申請大有好處。但其實這些都是套路,都是行業內部的人包裝起來賺錢的。

因爲諸如xx夏令營、xx精英計劃等活動具有操作簡單、利潤高的特點,所以備受留學中介的青睞。

結果就是各種活動,魚龍混雜,並且價格暴利,準留學生再次成爲被宰的羔羊。

由於決定學生被海外院校錄取的原因是綜合性的(標準化成績、平時成績、文書質量,以及表現出的各種能力、與學校的匹配度等),課外活動在其中究竟佔多大比重不可獲知,所以背景提升的“效果”也就基本無從認定。

而從美國院校招生官的角度,如果他們看到的是學生都千篇一律地參加各種短期xx營,不僅不會增強學生的申請競爭力,反而會進一步降低錄取可能。

一個很殘酷的事實需要再次提醒大家,誠信問題是美國院校錄取的紅線。留學中介推薦的看似高端的課外活動,大多是短期的、功利性的活動,很有可能被招生官判斷爲是爲了申請纔去刻意包裝的欺騙行爲。

趨 勢

關愛他人、公益之心將更重要

由此可見,關鍵問題在於,學生在校期間多參加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並沒有錯,需要首先明確的,應該是海外院校看重課外活動的背後邏輯究竟是什麼。

今年初,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發佈了一篇題爲《扭轉潮流:通過大學招生鼓勵關心他人和公益》的報告,對如今的本科招生制度作了改革性的思考。

這篇主題爲“讓關愛他人之心在年輕人心中普及”的報告強調,年輕人應當弱化個人成就的重要性,轉而關心他人和公益。

報告尤其指出,大學應當革新招生程序,提高學生對於公共利益的關注。這一倡議得到很多美國名校的支持,目前該報告已得到美國85所一流大學的簽字認可。

可見,“關愛他人和公益”是海外名校希望從申請學生身上看到的特點。美國社會非常看重人的奉獻和服務精神,這一精神也體現在美國的教育體制中。

而在中國的學校裏,過去更強調以自己出成績、找到好工作爲目標,對他人的關懷和奉獻似乎是進入社會之後的事,沒有過多提倡,才導致中國學生似乎更難理解什麼是公益,怎麼做公益才最有效。

“ 重活動 輕考試 ”

在提出大學錄取程序改革的同時,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發佈的報告也提出了幾點實用解讀和指導:

1活動質量的重要性大於數量

長長的活動清單將不再受到美國大學的青睞,在申請者遞交的材料中,活動經歷爲2-3個比較適宜。

重要的是,這些活動經歷應該充分體現申請者在活動中的收穫。比如,不要只強調自己的領導力,而應着重描述某項經歷的真實性和多元性,以突顯該經歷給自己帶來的非凡意義。

2倡導持續且意義深遠的社區服務

不少學生爲了大學申請,會帶着非常明確的目的參加社區服務,家境較好的學生會趨之若鶩地參與異地甚至異國的志願者活動。

實際上,美國大學在未來更看重學生在家庭或自己的社區中的義務服務

另外,招生辦對學生社區服務的時間長度也將有嚴格的要求,持續一年以上的服務內容纔有意義。

3培養感恩心和責任心

除了關心他人和社區,美國大學還倡導申請者對前輩爲社會做的貢獻充滿感恩心,並且對未來一代充滿責任心,努力創造一個美好且公平的世界,這樣的胸懷將受到美國名校的垂青。

4降低標準化成績重要性,不提倡參加兩次以上考試

該報告還鼓勵美國大學將標準化考試成績列爲可選選項,不提倡學生參加考試超過兩次。

美國大學的招生標準一直取決於招生官不同的價值觀,這項提案從一定程度上統一了招生價值觀。

第4小點內容引用自新華網

* 聲明:本文不針對任何具體的留學機構;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調查結果。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

本文責編:張小新

時區作者| Larry

國內留學行業資深分析師

觀察研究留學行業多年

深諳留學行業的痛點

還有這些行業內的真相你需要知道!

後臺輸入關鍵字繼續閱讀

代寫槍手| 是的,我就是代寫槍手 ——親身經歷揭祕代寫產業鏈

gap| 拆穿Gap Year的謊言:究竟是得到還是失去?

援交| 留學生援交,真的不止是一個標題而已

澳洲學術| 澳洲學術造假,怪我咯?

媒介環境| 中國是最嚴苛的媒介環境之一 ——從《上癮》被禁到我的美國課堂

想支持?想辯駁?同意或反對的聲音,我們都想聽。

留言區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由時區公衆號TIMEZONE(ID: timezoner)原創首發,版權所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轉載請在時區後臺留言“轉載”獲得授權,對違法使用本內容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TIMEZONE,留學生原創平臺,歡迎座標在世界各地的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