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07:0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隋雪

近年來,杭州市一直積極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出“名師鄉村工作室”項目,119位名師在鄉村建立工作室,通過師徒制、定期公開課等多種形式將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帶到鄉村,帶動各個鄉鎮10000名以上的鄉村教師專業成長,讓10萬名以上鄉村學校的學生和城裏的孩子一起學習,推動鄉村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

爲此,本端聯手杭州市教育局推出“名師示範課——名師鄉村工作室優質示範課”系列報道,打造“名師開講 探索學習的奧祕”短課視頻,挖掘不同名師帶來不一樣的“優質課堂”,使更多鄉村教師能得到名師面對面的指導,使更多鄉村孩子接收到更優質的教育,破解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讓教育更美好。

“穿越時空,回到遠古時代,我們來看看那時候的古人,用什麼計數方式,來表示三隻兔子?”

“隨着時間推移,來到5500年前,古埃及出現了象形數字……”

在李國良的課堂上,孩子們化身一個個小“考古學家”,一起探索着遠古時代的故事。那時候的人們是怎樣計數的?中國的算籌又是怎樣出現的?該用怎樣的符號去表示不同的數字?孩子們在猜想中尋找着規律,在一步步的推理中試着去理解古代人們的數學思維方式。

從數的歷史到數的產生,從計數邏輯到而今不同領域五花八門的計數方法,日常普遍運用的十進制、黃金計數的十六進制、電腦軟件開發領域的二進制……孩子們紛紛感嘆,原來小小的數學計數背後,藏着這麼多的奧妙。

語文、數學、歷史、信息技術……不同科目的知識融會貫通在一起,在李國良的這節數學拓展性課程中得以呈現。

在拓展性課程中 激發孩子的數學研究興趣

在夾竈小學,數學的教學普遍採用“5+1”的模式,即5節國家課程+1節自主開發的拓展性課程,數學拓展性課程的設計,正是李國良的數學教學理念的精華所在。“比如這節給四年級同學上的數學歷史課,就源於4年級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這一知識點。這樣源於書本,從書本的基礎上挖掘,再落實到教材知識點中,讓孩子認識到,原來數學書裏有這麼多奧妙,其實對學習國家課程也是有促進作用的。”李國良介紹道。

“不僅是數學歷史,從數的產生、方程的產生、名人軼事……都可以進行數學拓展性課程系列課程的開發。”李國良說。

作爲小學數學教學領域的“老師傅”,李國良發現,孩子不能快樂地學習數學幾乎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原因來自多方面,”李國良說,“一是整個社會的競爭壓力,使得家長給予了孩子一定的壓力;二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原認知之間的差異,某些教師不能靜心地研究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從家長角度來看,很多家長比較盲目地讓孩子到培訓機構學習奧數,枯燥的奧數抹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基於此,李國良也更加堅定,希望通過數學拓展性課程,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研究慾望。

“源於興趣,孩子們對研究數學這種思維性很強的學科有了愛好,纔可以把數學思維當成學習的樂趣。此外,由於拓展性課程中的很多內容,需要孩子們在課外實踐中完成,這對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核心素養都有一定推動作用。”李國良說道。

作爲普通的小學數學一線教師,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們對於數學的興趣?李國良建議,可以在作業引導上多花些心思,多讓孩子做一些實踐性作業,多進行有關數學動手能力的活動,比如讓孩子們通過親自動手製作圓柱體,研究它爲什麼用料省卻容積大。

“老師傅”帶路 提升鄉村教師教學科研能力

李國良,現任蕭山區夾竈小學校長,工作25年來一直在邊遠墾區任教,是浙江省優秀教師、杭州市小學數學教壇新秀,還曾有過5年的體育任教經歷。“我的學生經常開玩笑說,‘我們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李國良笑着說道。

今年3月,李國良名師鄉村工作室正式成立,李國良和臨安高虹小學結對,成爲臨安7所學校12名學員的導師。

李國良所在的夾竈小學與臨安的結對學校同屬鄉村小學,總體差異並不大,但在聽課、磨課、研討的過程中,李國良發現,由於缺乏“老師傅“帶路,學員老師們的教學科研能力偏弱,在課堂駕馭上,對於細節的處理也不夠精細。“比如像今天這堂課當中,要滲透一種十進制的記數方法,十進制是怎麼產生的,它的好處在哪裏,在這些細節方面,抓的點可能相對就粗獷一點。”

下一步,李國良希望能夠藉助於工作室平臺,紮紮實實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從兩方面着手,一是推進拓展性課程的開發,二是推進基於差異的作業設計。”李國良介紹道。

名師簡介

李國良,浙江省優秀教師、2018年浙派名師名校長培養對象、杭州市優秀教師、杭州市小學數學教壇新秀,著有《另一隻眼看課堂》一書,現任蕭山區夾竈小學書記、校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