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於是他開始忽悠韓國最會說話的大臣,讓他們分別向國君詢問這件事情,然後問韓國國君是否想要出兵救趙國,然後申不害就在旁邊暗中觀察國君的表情,發現韓國國君是想要幫助趙國的,然後他就趁機提出了他自己的建議。沒過幾年,魏國又開始攻打趙國,這個時候被攻打的趙國就開始向韓國求助了,韓國國君拿不定主意,就問申不害,但是申不害,害怕回答的不符合國君的真實的想法,怕最後事情還沒有被解決,反而連累到自己。

百家爭鳴的人物都非常的厲害。申不害就是其中一個。一個能夠以一人之力狂攬乾坤的人物。他寫的《申子》,雖然沒有《論語》,《孫子》那麼出名,但實際上這本書也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的。

他原本是鄭國人,在鄭國擔任的一個小官員,後來鄭國戰敗,被韓國滅了,他就成爲了韓國的人,並且因爲之前的職位擔任了韓國的一個先官吏。在他擔任韓國官員沒多久,魏國就出兵討伐韓國。而韓國的兵力,國力並不比魏國強,整個戰爭,彷彿是一邊倒的局勢。國內的衆多大臣都沒有辦法,

正在危急關頭,申不害站了出來,給韓國國君提建議。跟韓國君主說:如果想要解除國家的危難,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示弱,如今韓國附近的幾個國家都歸依了魏國,如果您也拿着舉行典禮帶的那個代表身份的玉器去見魏國國君的話。讓他看到我們的臣服之心。他一定會很開心的。事實上,故事的發展趨向也跟他的預料差不多。魏國國君果然退兵了,並且和韓國結成了友邦。也是在這件事上,申不害的能力被韓國國君看到了。

其實申不害之所以這個時候去是有原因的,他並不是那種魯莽的人,他非常的有智慧。沒過幾年,魏國又開始攻打趙國,這個時候被攻打的趙國就開始向韓國求助了,韓國國君拿不定主意,就問申不害,但是申不害,害怕回答的不符合國君的真實的想法,怕最後事情還沒有被解決,反而連累到自己。他想要先探一探國君的態度。

於是他開始忽悠韓國最會說話的大臣,讓他們分別向國君詢問這件事情,然後問韓國國君是否想要出兵救趙國,然後申不害就在旁邊暗中觀察國君的表情,發現韓國國君是想要幫助趙國的,然後他就趁機提出了他自己的建議。韓國國君本來還在猶豫的階段,聽說申不害也跟他有同樣的意見,很高興的立馬採取了他的建議,跟其他國家一起出兵去救助趙國。如果不是因爲申不害最後讓國君下定了決心,圍魏救趙的故事就不會被髮生,也無法被我們借鑑。申不害不只是只能揣測韓國國君的想法,他的工作能力也非常突出,在他在韓國執行變革的時候,在擔任相國的15年裏,韓國在他的努力下成爲了戰國七雄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