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磨難中走出,在困境中攜手共渡,晚年竟只能徒留相思
文/華勇
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傑,改名英,字勵公,祖籍位於山東高唐縣的一個貧苦家庭,是我國現代的著名書畫家,同時也是一位美術教育家。
家中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但是他自幼卻受到良好的文化薰陶,正因其家鄉山東有着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才讓他走上了藝術這條道路。
1923年的他決定拜齊白石先生爲師,在其門下學習繪畫技藝,後來學有所成。到杭州的藝專學校擔任美術教授,甚至擔任過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等多個重要職位。他十分擅長花鳥畫以及畫鷹,在晚年時期經常繪製巨幅作品,其中的代表作品有《盛荷》《羣鷹圖》等等。
在《李苦禪傳》一書中,其書的序爲王森然所寫,彼時他已經88歲了。王森然與李苦禪是患難與共的兄弟和知已。他們在1925年相識在齊白石的家裏,後來又一同在美院任教。
在李苦禪窮困艱難之時,王森然提供住的、喫的、用的,儘自己所能幫助這位一心癡迷與繪畫的朋友。可謂是肝膽相照,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譜寫了畫壇友誼的一段佳話,他們相交六十多年。在李苦禪去世後,王森然老先生悵然若失,十分懷念相交半個多世紀的朋友。
王森然老先生曾說過,隨着當年那些世事的動盪,他們也經歷不少大風大雨,但是那些歲月中取得的成就,也是畢生難忘的。
他們從苦難中走過,從窮困中拼過,更從日本兵的刺刀下走過,甚至從紅衛兵的銅頭皮下走過,而此時,這些已經過去,江山依舊,秋色大好。可不曾想,李苦禪就這樣的離開了人世。
李苦禪名爲“禪”,他勇猛精進了一輩子,真是神通禪意的人啊。能讓王森然這位著名的書畫家、教育家如此思念的李苦禪先生,可想友誼之深,思念之切。
—END—
本平臺所發佈的圖片均蒐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僞,不作爲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本文系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爲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