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起,彷佛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台剧完全颠覆了以往狗血、霸道总裁、苦情、婆婆妈妈又臭又长这样的标签,开始显露出批判、现实、直指社会问题与现象的一面。最近几年,优质台剧不断涌现,直到今年初播出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让台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豆瓣近17万人评分9.5,各种好评和推荐让早已被英美日韩剧抓走的眼球再次关注到台剧。

这部剧围绕着一场无差别枪击案展开,两年前一名年轻人冲进影院对正在观影的人扫射,造成多人死伤。这样的事情我们偶尔也会在社会新闻中看到,新闻大多会报道受害者的无辜与家属的悲痛,加害者的冷血残忍,以及关于加害者家人、背景、过往的各种揣测和传闻。但《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剧与社会新闻关注的角度并不相同,它分为六条线,从受害者及家人、加害者及家人、新闻媒体、辩护律师、精神科医生、还有不了解真相的旁观者六种人的视角出发来看待这一宗案件。受害者与家属

关于受害者和家属我们好像关注了很多很多,他们哭了几次、说了什么、脸色好不好......可是很快又有别的新闻发生,我们又开始关注其他的人。而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却不能那么容易的放下过去走出来,他们也需要经历漫长的斗争与煎熬,又或者永远被留在过去。观众们自以为是的用廉价的同情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骚扰他们一阵子,然后就各忙各的去了。关于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创伤以及后续的疗愈,我们这个社会和所有人都没有做过任何帮助。加害者与家人

我们总是对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报以同情,因此而对加害者和家人产生强烈的敌对和仇视情绪。但我们从没想过,不管加害者是否丧心病狂、冷血残酷,他的家人其实是无辜的。可是民众只想发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隔着电脑屏幕的情况下,没有人知道一个个id背后究竟是谁,所以能够更加肆无忌惮的口出恶言、谩骂诅咒。直到剧中加害者李晓明的母亲说出“没有一对父母是想要花二十年把儿子养育成一个杀人犯”,以及妹妹大芝所说的“你们杀的人,并不比我哥哥少”。我才意识到作为不了解真相的旁观者最该做的其实是保持沉默、相信法律。新闻媒体

好的媒体坚持追寻事件的真相,以良心的没有偏颇的报道将发生的事情客观的呈现到观众面前;无良的媒体则快速追捧热点,甚至不惜引用模糊的字眼、截取争议的片段来娱乐大众,谋取利益。生活在信息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的意志与判断能力,才能避免被媒体愚弄、成为媒体手中一把杀人的刀。辩护律师

看了这部剧才能意识到人权律师这一职业的伟大之处。因为客户都是不被社会所接纳包容的凶恶犯人,所以常常被失去理智的人们进行身体或者言语上的攻击。而这些犯罪者中大部分来自社会底层,为他们辩护很难赚到钱。普通的人权律师都是凭着一腔热情、热血和理想投身这个职业,他们为的是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尽可能让世界好一点点,他们的努力理应得到这个社会的支持与尊重。精神科医生

精神科医生是最了解精神类疾病的,人们生了病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向医生求助,听医生专业的意见。但当他们在媒体面前向大众科普相关常识,告知大家其实精神疾病患者几乎不会主动攻击他人时,却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们,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明明科技越来越发达,医学越来越昌明,人们的思想却远没有跟上技术的步伐,一直停留在原地。这样的状况让见惯了病人、完全熟悉了解精神疾病、经济状况与夫妻关系良好的精神科医生也不愿让孩子降生在这样病态的世界上,这本身就是病态的。旁观者

人永远改不掉喜欢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人事物发表见解的陋习,而在发表见解的时候又永远带着因教育、家庭、成长背景所形成的自身固有的偏见,偏见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永远压在那里。可如果没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首先直接接触到某个人,熟悉之后再去了解他背后的故事就会变的容易许多,甚至能够理解并且包容。当自己也遭遇同样的状况、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就更加感同身受了。就像思悦可以毫无芥蒂的接纳大芝,因为她同样有一个精神出了问题的弟弟,她的弟弟同样被认定攻击了别人。思悦当然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如果没有这些前提她大概也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排斥大芝,但也不会那么容易和自然的包容她,这就是人性。

电脑、手机与网络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乐趣,科技的发展本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去对不了解的人事物指手画脚,更不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匿名在网络上随意发泄内心的阴暗与龌龊。愿每个人都能约束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