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時,瞭解到馬如龍在杭州的政績,讓他做了浙江按察使,很快又升爲浙江布政使。康熙皇帝對馬如龍一直以來的表現很滿意,不想放他回去,命令江南總督阿山前去看望馬如龍,搞清楚他的身體狀態,看看能否繼續任職。

有一次,灤州知州馬如龍住進一家旅店,偶然發現了一副可疑的人骨。馬如龍認爲這很可能是一樁人命案,便開始仔細調查,結果發現這家旅店的房舍已經經過了多次倒賣,最早的一次買賣距今已經有四十年了。

馬如龍派人找到最初的那位房主,嚴刑審訊之後,證實他就是當初的殺人兇犯,最後被法辦。昌平也發生過一件命案,父子二人在寺院中被殺,久久找不到兇手,最後也是馬如龍破了案。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馬如龍破案的手段有太多的破綻,並不成立。但在當時,馬如龍因此獲得了很好的名聲,灤州地方的治安也大有改善。

下面來說一說馬如龍這個人的來歷,他是陝西綏德人,考取過舉人。吳三桂在雲南反叛之後,陝西提督王輔臣在陝西起兵響應。馬如龍組織起當地一些勇士,自立山寨,斬殺王輔臣的使者,與之對抗,又配合清軍奪回了綏德。

馬如龍的表現如此忠勇,很快得到回報,康熙十六年被任命爲灤州知州,也就是在這期間,他偵破了前面說的兩樁命案。

幾年之後,馬如龍又到戶部和刑部任職,康熙二十四年,做了杭州知府。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時,瞭解到馬如龍在杭州的政績,讓他做了浙江按察使,很快又升爲浙江布政使。到了康熙三十一年,原任江西巡撫宋犖被任命爲江蘇巡撫,馬如龍成爲新的江西巡撫。

在管理地方事務方面,馬如龍很有一套辦法,充分利用官府糧倉的糧食儲備,春天出借糧食接濟百姓,秋收時再收回糧食。平時儲備足夠的糧食,以應付荒年的需求。鄰省發生饑荒,他也有能力調運大批糧食救急。

在教化百姓方面,馬如龍也做了不少實事,他參照宋代江西的白鹿洞書院的模式,建立書院,教化人民,矯正當地的溺殺女嬰等惡俗。

康熙三十八年,馬如龍覲見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賜給他親筆書寫的“老成清望”四個大字,對他的評價非常高。不久,馬如龍認爲自己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多次請求告老還鄉。

康熙皇帝對馬如龍一直以來的表現很滿意,不想放他回去,命令江南總督阿山前去看望馬如龍,搞清楚他的身體狀態,看看能否繼續任職。馬如龍確實老了,兩年之後就死去。

因爲馬如龍,康熙皇帝曾經對身邊的大臣說了一句心裏話:“無事之時,督撫之任仍宜漢人”。

他認爲,總督、巡撫這些地方大員,最適合選用漢人,他們勤勉忠誠,善理政務,而且更瞭解民情,辦事“敏速”,治理地方事務更讓人放心。

康熙皇帝很賞識的許多漢臣都做過巡撫或者總督,比如張鵬翮做過浙江巡撫、江南江西總督等職。康熙皇帝最親寵的李光地也做過五六年的直隸巡撫。于成龍做過直隸巡撫、江南江西總督,湯斌做過江蘇巡撫,宋犖做過江寧巡撫,等等。

但是,康熙皇帝在這句話裏還強調了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無事之時。一旦有事,康熙皇帝更倚重的其實還是皇家宗親和滿蒙都統們,這一點在三藩之亂時表現得非常清楚。

於左 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