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資料記載,1991年2月13日下午的一次作戰行動,美軍直接投下兩枚GBU-28鑽地炸彈,精準命中位於巴格達的阿里米亞防空洞。美軍一洗之前大規模軍力部署推進式作戰的風格,直接派遣大量轟炸機對敵進行空襲,出奇制勝,直接以極小的傷亡率贏得戰爭勝利。

美軍作爲世界軍事強國,其武器裝備一直都十分先進,早在海灣戰爭時期,美軍的一次戰鬥就讓全世界有了新認知。美軍一洗之前大規模軍力部署推進式作戰的風格,直接派遣大量轟炸機對敵進行空襲,出奇制勝,直接以極小的傷亡率贏得戰爭勝利。


誠然,就戰爭表現來說,美軍的作戰方式可圈可點,也爲其他國家的軍備建設提供了方向。但是,戰爭的殘酷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美軍在海灣戰爭取得勝利之後,又大大小小地主導過多次現代化戰爭,在這些戰爭中,美軍也積累了不少的對敵經驗。其中,有一種作戰模式,一直爲美軍所推崇,那就是遠程精準火力打擊,即“斬首”作戰。


這種作戰模式後來也演變成爲特種部隊的作戰方式。在“斬首”作戰模式下,美軍贏得了多次勝利。而支撐這種作戰模式得以實施的關鍵,就是遠程精準制導武器,比如炸彈。炮彈的火力比起槍支來說,攻擊範圍大,射程也遠,所以各種大型戰爭中少不了其身影。


美軍中有這樣一種制導炸彈,殺傷力巨大堪稱殘忍,名爲鑽地炸彈。顧名思義,這種炸彈專爲針對地底目標。在這種導彈的威脅下,防空洞的效益也降到了最低。衆所周知,防空洞可以有效減少敵人空襲帶來的損害,一般防空洞都設有儲存空間,可以保證人們躲在內部相當長一段時間,被認爲是躲避空襲的最佳藏身地點。只是鑽地炸彈的出現,直接讓這一藏身之地變得不再安全。


早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就已經開始使用GBU-28鑽地炸彈。據資料記載,1991年2月13日下午的一次作戰行動,美軍直接投下兩枚GBU-28鑽地炸彈,精準命中位於巴格達的阿里米亞防空洞。導致原本藏身此處的1100多人全部遇難,直接被汽化。由於該炸彈的威力實在太過巨大,所以一直被稱爲“掩體粉碎機”。


當今世界,戰爭似乎離人們已經遠去,雖然局部地區時有火花,但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爲世界主題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防空洞彷彿已經失去了原有效力。但也有人一直堅持有備無患,畢竟對於普通民衆來說,一旦遭遇炸彈襲擊,除了防空洞似乎也沒有更好地選擇。但依賴防空洞也無法一勞永逸,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國家強盛,讓敵人不敢來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