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意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裏希·許茨、法國的讓-巴普蒂斯特·呂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但一直到18世紀,意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

19世紀中後葉則被譽爲歌劇的“黃金時期”,而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初,西歐歌劇繼續演變出不同風格,如意大利的寫實主義和法國的當代歌劇等。而在整個19世紀,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俄羅斯和波西米亞,國民樂派的崛起造就了當地和西歐平行發展的歌劇作品。隨後在整個20世紀,現代風格元素常被嘗試混入歌劇當中,且隨着錄音技術的改善以及相關科技的進步,歌劇也會在電臺和電視上播放,也出現了爲廣播媒體而寫的歌劇。

提到我國歌劇的發展,則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1919-1944年爲探索階段,推出的作品如《揚子江暴風雨》《農村曲》《軍民大生產吧》等,都在反映羣衆革命鬥爭的內容上借鑑西洋歌劇的經驗,並在藝術形式民族化的問題上作出了嘗試。而1944-1955年則是以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的新秧歌運動爲起點的奠基階段,出現了《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等新歌劇作品。隨後1956年至今,則是深入探索階段,遵循“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方針,進一步大膽探索新歌劇的創作經驗。

較其他戲劇有所不同,歌劇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傳統聲樂技巧等音樂元素。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支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支完整的管弦樂團。有些歌劇中會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語歌劇都有一場芭蕾舞表演。歌劇被視爲西方古典音樂傳統的一部分,因此和經典音樂一樣,流行程度不及當代流行音樂,而近代的音樂劇被視爲歌劇的現代版本。

相關推薦
  • 聽歌劇賞樂器跳舞蹈,上海歌劇院全方位“陪你藝起宅”
  • 按下暫停鍵!從愛丁堡到拜羅伊特,歐洲多個夏季藝術節取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