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11月6日消息 據海淀法院網消息,日前,海淀法院審結了一起利用“新漂流瓶”App進行敲詐勒索案件。據介紹,三人一起用一款名爲“新漂流瓶”的App向不特定目標羣體發送聊天邀請,成功騙取被害人王某某5000元。

以下爲海淀法院案件快報全文:

小旭和小莊是技校的同班同學,兩人想通過網絡手段賺錢,於是小旭叫上了小敏,三人一起用一款名爲“新漂流瓶”的App向不特定目標羣體發送聊天邀請,成功騙取被害人王某某5000元。日前,海淀法院審結了此案。

小旭等人是如何通過寫漂流瓶方式成功得手的呢?

步驟一:扔瓶子

三人經過分工,由小敏主要負責“扔瓶子”,以男性爲主要目標,通過“新漂流瓶”App向不特定羣體發送聊天申請,聊天內容多爲類似“小哥哥你喫飯了嗎”的內容,引誘男性用戶加入聊天。王某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落入了設計好的圈套。

步驟二:QQ聊天

發送聊天申請後,小敏收到了十幾個人的回覆,其中包括本案被害人王某。小莊和小旭見有人答覆後,便繼續冒充女性,與對方添加QQ號並繼續深入聊天,通過假意與對方交往男女朋友等方式,吸引對方上鉤。

步驟三:發病毒

深入聊天之後,待時機成熟,小莊和小旭會詢問對方是否願意裸聊。如果對方同意,就向對方發送木馬病毒鏈接,謊稱是裸聊的直播間地址。王某正是在點擊鏈接的同時,手機被植入了木馬病毒,通訊錄聯繫方式等信息被小莊等人獲取。

步驟四:錄視頻

王某點擊鏈接後發現無法進入直播間,此時小莊等人就會邀請其直接進行視頻聊天,視頻接通後,就向王某播放提前準備好的女性裸體視頻,與此同時,將王某的裸體聊天視頻錄製下來,在播放一分鐘左右之後便掛斷視頻。

步驟五:敲詐錢

視頻掛斷後,小莊等人就將錄製的對方裸聊視頻和通過木馬病毒獲取的手機通訊錄一併發給王某,然後通過QQ語音與對方接通電話,想要刪除視頻或刪除手機通訊錄中的病毒需要付錢,否則就將不雅視頻發送給王某通訊錄中的好友,迫於壓力,王某隻能向對方轉賬5000元。

庭審中,檢方提供的證據材料認爲三被告人的行爲均構成敲詐勒索罪。小莊、小旭和小敏三名被告人在庭審中對自己的犯罪事實均供認不諱,並表示自己因年輕無知、法律意識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辯護人也提請法庭綜合考慮全案犯罪事實和量刑情節從輕處罰。最終,法院認爲三名被告人均構成敲詐勒索罪,綜合考量三被告人的認罪態度、小敏退賠了被害人損失等情節,對小莊、小旭、小敏分別判處6個月至8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對小敏適用緩刑。

法官提醒

隨着社交軟件類型不斷翻新,利用社交APP敲詐勒索的案件不斷增多。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及時採取必要的防範手段是避免受害的關鍵。

第一,不輕易點鏈接。社交軟件提供了陌生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平臺,在沒有充分信任溝通的情況下,不要輕易點擊對方發送的鏈接,避免被植入木馬病毒。

第二,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通過社交軟件聊天,要特別注意保護個人信息,與自己身份有關的信息不能輕易透露給對方,對一切可能獲取自己信息的渠道都要提高警惕,比如,不向對方提供自己的照片,音視頻通話防止被偷錄。

第三,及時報警。如果發現自己被敲詐勒索或其他方式受害,第一時間報警,尋求警察幫助,並保存好數據,以便偵查之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