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師陝北後,爲了打通與蘇聯的聯絡線,由西渡黃河的部分紅四方面軍主力組成西路軍。雖然當時全軍共有21800人,但是後勤機關人員和傷病號就佔了四成,而且當時西路軍孤軍深入,沒有羣衆基礎和物資來源,在經歷高臺、倪家營等戰役彈盡糧絕後全軍覆滅,光是戰死的將士就有7000餘人,而西路軍在戰場上陣亡的最高將領是時任紅五軍軍長的董振堂。

董振堂是國軍出身,參加紅軍前是第二十六路軍73旅旅長,1931年,旅長董振堂跟隨26路軍參與“圍剿”紅軍。
當初在董振堂眼裏,紅軍喫穿都很差,武器裝備也不如國軍,但就是在這支“很差”的隊伍面前,他喫了不少虧,在與紅軍多次接觸中,慢慢了解他們爲何戰鬥力如此之強,因爲他們有自己的理想,知道爲何而戰!此時東北淪陷的消息傳來,激發了他的愛國之心,當年12月,董振堂發動了寧都起義。
當時的中央紅軍共有三萬餘人,而寧都起義部隊就有一萬七千多人,他們的加入讓紅軍實力大大提升,對此發動起義的董振堂居功至偉,後來由寧都起義隊伍整編的紅五軍團,軍團長就是董振堂。

長征中,紅五軍團爲了中央紅軍主力的順利行軍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湘江之戰中,紅五軍團的任務是掩護大部隊安全過江,此戰之後,紅五軍團有12000餘人銳減到不足5000人,而紅34師“絕命後衛師”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裏。
紅軍強渡金沙江時,董振堂的紅五軍團再一次擔負起阻敵任務,爲了掩護大部隊安全渡江,董振堂部與敵血戰了九晝夜。
幾次執行阻敵任務,紅五軍團減員嚴重,1935年7月,紅五軍團改編爲紅五軍,董振堂任軍長,1936年11月,紅五軍成爲西路軍一部分,高臺鎮戰役中,紅五軍團與近十倍於己的敵人血戰了九晝夜,彈盡糧絕後仍頑強戰鬥,最後紅五軍兩千餘人全部戰死,軍長董振堂也壯烈犧牲。

自長征後,董振堂就與家人失去了聯繫,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組織上才偶然在安徽發現其妻兒的蹤跡,不久派專人將他們送回邢臺老家,當時毛主席還特批了60萬邊區幣贈與董振堂的遺孀,並讓當地政府給他們安排了住所和五十畝沃田,以保證他們今後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