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活着,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關於飲食,我持有這樣一種觀點:

喫什麼,在哪裏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一起喫,以及當時的情調和心境。跟喜歡的人一起,粗茶淡飯,青菜蘿蔔,也會饒有滋味;跟反感的人一起,就算龍肝鳳髓,也將味同爵蠟。

最近看完《蘇東坡傳》。從林語堂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蘇東坡就是他的超級大偶像。

在林語堂眼裏,蘇東坡有多重身份: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詩人、大文豪、大書法家、新派畫家、親民的官員、正義的法官、皇帝的祕書、儒學政治家、工程師、釀酒師、佛教徒、酒鬼。

在我看來,還可以添上一個頭銜——美食家,或者乾脆就是:喫貨。

蘇東坡這一生,文采斐然,仕途坎坷。不是貶官外調,就是在貶官外調的路上。美食筆記也是走一路,寫一路。他對自己的人生,也曾做過謙虛總結: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黃州、惠州、儋州,是蘇東坡一生被貶的三個地方。

蘇軾:活着,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元豐三年,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

窮鄉僻壤,僻陋多雨,氣候惡劣。蘇東坡卻是既來之則安之,帶領家人,種黃桑,蓋雪堂,做美食,從此自稱“東坡居士”。

日炙風吹面如墨,辛苦歸辛苦,倒是一片歸園田居的怡然景象。從此荷鋤種田,檣稼之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初到黃州,蘇東坡探得情形,條件雖艱苦,不過一方山水養一方美食,苦中亦可自尋樂趣。作爲資深老饞嘴,蘇東坡自覺有口福了:

自笑平生爲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農閒時候,除了釣魚和挖筍,東坡肉更是他的第一道拿手好菜,與詩作一起流芳百世。

蘇軾:活着,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謫居黃州期間,蘇東坡還爲豬肉寫過頌詞: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大廚做起菜來懂得因地製材,一板一眼,不急不躁。

他說這豬肉呢,得用文火慢慢燉着,不能急,心急喫不了東坡肉。大清早起牀就喫,還得兩碗,嘖嘖,這滋味得多誘人啊。

蘇軾:活着,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紹聖元年,朝廷易主,變法派成爲朝廷主導力量,大肆打壓守舊派。蘇東坡因元祐黨領袖這一身份,以莫須有的罪名再次遭貶。

這一次的目的地是惠州。

惠州屬於東南亞地區,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他在這裏喫到了各種鮮美水果,而且管夠:

蘇軾:活着,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常作嶺南人。

我在想,楊貴妃恃寵而驕,爲了喫上千裏之外的新鮮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馬相送,爲討佳人歡心,勞民傷財在所不惜。

相比之下,子瞻好喫,因爲貴地有荔枝可嘗,竟也爲之樂不思蜀,情願在此久居。

拋開許有張敞畫眉式的心態不論,那時候,蘇老先生大概小孩子脾性,不講究修身養生,否則,一天喫那麼荔枝,估計第二天很容易上火起泡。

蘇軾:活着,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紹聖四年,蘇東坡第三次被貶。

新派在朝廷中掌有話語權,爲了落井下石,將觀念不同意見不合的官員再次貶官,蘇東坡首當其衝。

此時的蘇東坡已六十花甲,依然因爲政見問題而漂泊流離。

他壓根不是做官的料,本性散淡愛丘山,誤入塵網幾十年。還好,不管被貶去往天南還是地北,五湖四海有的是美食。即便沒有,自己可以製造美食的條件。

晚年被貶儋州,這一次,他在小兒子蘇過的陪同和啓發下,發明了又一道蘇記美食:東坡羹!

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南海金齏鱠,輕比東坡玉糝羹。

年紀大了,蘇老頭子更像一位老頑童,爲自己在美食製造上的才能自吹自擂。他說,這東坡羹呀,香味和龍涎差不多,還同樣純白,味道吧,跟牛乳有一拼,而且更加清透。

看看這牛吹的,讀來都要配合他垂涎三尺了。

蘇軾:活着,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仕途多舛,人生路漫漫。一路走,一路喫,一路記。

在涼州,春江水暖,桃花盛開,他聯想到的美食是: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在儋州,雖然身處米珠薪桂的窘境,卻依然跟當地百姓結下魚水深情:

明日東家知祀竈,只雞斗酒定膰吾。

在嶺南,蘇東坡專注於釀酒與喝酒,爲之醉心:

人間真一東坡老,與作青州從事名。

唐詩宋詞星光璀璨,但你很難找到第二個詩人,像蘇東坡這般描寫、寄情美食,並且是尋常百姓家接地氣的美食。

真正的喫貨,並不在於美食麪前的貪多求大、狼吞虎嚥好胃口,也不在於追求山珍海味和稀有食材。

真正的喫貨,能夠將平常食材化腐朽爲美食,以豁達心態爲輔料,以曠達胸懷做佐料,於平淡中喫出滋味,喫出文化,喫出境界。

就像蘇東坡,煮字療飢,著詩止渴。

正是心寬似海,他纔將別人的苟且,活成自己的詩與遠方。

縱觀蘇東坡這一生,貶謫與美食相伴。風雨人生路,漂泊美食記。他用足跡書寫了一本舌尖上的貶官。

蘇軾:活着,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除了文采和深厚才識,更是得益於蘇東坡樂觀放達、隨遇而安的心態。他曾在雪堂牆壁上寫有這樣一句話,作爲人生警戒:

甘脆肥濃,腐腸之藥。

看得出來,子瞻好喫,但並不貪。

《菜根譚》中有言,性定菜根香。蘇先生應該就是一個機械全無、樸魯疏狂的文人,也是一個性定菜更香的喫貨。

有肉,大快朵頤。無肉,青菜蘿蔔。有酒學仙,無酒學佛。這便是佛學講求的方便之門,盡被蘇老佔着了。

雖然丟了工作,失去親人,被誣陷、排斥,一生東遊西蕩,去往各種鳥不拉屎的地方,但該喫喫,該喝喝,心態好,喫嘛嘛香。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蘇軾:活着,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