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武術作爲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有必要讓其發揚光大,更重要的是,在當下,練習武術一方面可以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不僅如此,古人還將各種文化也融入到了傳統武術中,又賦予了武術新的意義和作用。

在數千年的輪迴中,傳統文化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被打磨精緻簡練、包容並蓄。我們有楚辭漢賦可以吟誦,我們有唐詩宋詞也可唱和,我們有絲竹之聲以悅耳,我們有道經佛文以養性,我們更有傳統武術以強身健體!

傳統武術在中華文化的薰陶下,有着傳統文化所有的包容並蓄的特點。武術也經過了上千年的發展,由技擊搏殺之術逐漸演變爲健身養生之法!佛道兩家的武術,算得上是我國武術文化的巔峯所在,他們將自己的佛理道念都融入到武術中,構成了獨特的中華武術文化。

自庚子鐘聲敲響以來,魑魅魍魎在神州大地肆孽,所幸我們華夏有三山鎮疫,四海一心,讓五鬼辟易,六畜安寧,更有白衣獵獵,用血汗築起七級浮屠,救八方於水火,施大愛於九州!

雖然這場戰爭勝利在望,但是我們依然不可以掉以輕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堅守住到最後。在家百般無賴之際,可以練一練這套傳統易筋經,增強自己的免疫力,打發時光。這套易筋經叫做僧門十三式易筋經。

傳統武術在明清之前都是以格殺術爲主體的一種運動,由此而演變出的觀賞娛樂、強身健體等等功能,只是其附屬功能。在這些武術格鬥功能的基礎上,逐漸演變出後世的武術。

不僅如此,古人還將各種文化也融入到了傳統武術中,又賦予了武術新的意義和作用。

尤其是少林武術,少林武術在明代就已經確立了天下武宗的地位。少林寺是官方認可的可以學習武術的場所,而少林寺又是以佛家爲主體,兼納了儒、道之學,其教義又是“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所以少林寺在古代,其實是作爲一個武術中轉站而存在的。武者將自己的武學和少林寺交流,少林寺又和武者一起對武術進行改進和再次發揚。由此,中華武術才變得如此生機盎然。

而易筋經又是少林寺中養生健體的祕籍之一。在武術訓練中,內功分爲文、武。文指的是坐功,武指的是動功。易筋經十二式是靜功,而上文所介紹的易筋經則是屬於動功的一種!

在坐功的修煉中,下肢並沒有負重,而且也可以避免下肢的肌肉緊張,從而可以避免意亂氣急的現象。而動功的練習則可以訓練將自己的意、氣、勁、形相結合,互相統一。

傳統武術作爲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有必要讓其發揚光大,更重要的是,在當下,練習武術一方面可以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另一方面則可以打發時間,如果和家人一起鍛鍊,也能夠增強家人之間的關係。

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絕對不僅僅是眼前看到的這些,學習傳統文化,更多的是能夠帶給我們民族自信心,甚至是改變我們自己的人生!這就是傳承了上千年文化所擁有的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