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做过帝都的城市很多,但这个城市却是例外,多数人都不愿承认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

这些城市中,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为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可以说,它们的留存,也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

说起如今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寿县,也算得上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了。经过多年的沉淀,寿县靠着自己真实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毕竟,对于很多想要靠现代建设闻名于世的城市来讲,得益于历史更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城市,更会在岁月中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美好。

寿县也因为曾经在此发生过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而闻名,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寿县又名寿春、寿阳、寿州。在春秋时期,曾是蔡国的都城,而之后的历朝历代,寿县也都是为数不多的繁华都市之一。甚至,到了西汉时期,寿县更是成为了淮南王刘安的王城。

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看起来并不特别的寿县,其实,隐隐透着一股帝王气息。但唯一遗憾的是,将寿县作为王城的都是诸侯国,与真正的大国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更算不上帝都。翻阅历史,如今的寿县人不喜欢过多提及的,正是一个一直存在的史实。那就是:在三国时期,寿县也曾经作为帝都存在。

只不过,寿县的这个帝都身份,来的着实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更像是一场历史当中的闹剧。因为,整个史实的前后,并没有多么让人回味与称赞的地方,甚至,在此称帝的王更是昏庸无度,结果,才导致仅仅两年政权就此陨落。最终,使得如今的寿县人依旧不愿过多的提及这段历史。

不过,历史终究是无法抹去的。这位曾在寿县称帝的王者,正是当年号称“四世三公”的东汉豪族袁氏一族的后人——袁术。说起袁术,后人对他并不陌生。不过,如今的寿县,却无法从文物或者遗迹中感受到曾经那个袁术建立的政权痕迹,这与寿县人对这位皇帝没有好感有着直接关系。

但是,从当年袁术的发迹到没落,在这段史实中,也从别样的角度让我们领会了当时三国群雄逐鹿的形式。说起袁术这个人,他算得上是一出生就手握一副好牌的贵族子弟。不过,想要称帝雄霸天下,对袁术来讲,还是很不现实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曹操、刘备这样的王者气质。

而且,想要在三国站稳脚跟,更要懂得隐忍与审时度势。在当时,袁术出身非常好,放到今天,相当于高干子弟的存在。而且,他在家族的地位,因为是嫡出,远远高于庶出的袁绍,使得袁术的为人处世一直都非常高傲,甚至,有些恃才傲物,盲目地以为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就一番伟业。

殊不知,心中有傲气又怎么能完成雄霸天下这样的旷世政绩呢?

所以说,年轻时候的袁术,靠着自己远超于同龄人的背景及家族人脉,一开始,在官场上的确是平步青云。而后,在讨伐董卓时成为了南阳太守,又率军杀死扬州刺史陈温并取而代之。慢慢的,他开始割据在淮河南部一带,成为了东汉末年割据天下的群雄中的一员。

乍一看,很多人都会觉得,袁术发迹的路线也算是顺风顺水、步步高升。不过,他取得的那一点成绩,放在当时三国的大背景下,真的是不值一提。而且,袁术盲目地相信了家族背景给他制造的假象,因为,正是依靠着家族的实力,才使得他在当年讨伐董卓时并没有付出多少。

此外,在这其中,因为军粮方面卡住了孙坚的命脉,显得袁术并不是一个懂得顾全大局的人。况且,消灭扬州刺史陈温也并不是一件多么震惊天下的大事。所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袁术非但算不上突出,更算不上是一流的军阀,最多也只能以二流军阀自居。

总结来看,袁术除了拥有可以炫耀却已经摇摇欲坠的家族背景外,并没有其它过人的能力。所以,对于这样的人物来讲,最好的出路一定是在某一个卓越的政权中锻炼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袁术,居然异想天开地来到了寿县自立为王,开始了他称帝的道路。

建安二年,袁术称帝,年号仲氏。

此时的袁术,靠着三个虚无缥缈的理由,认为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首先,他认为自己的袁姓是舜的后人,理应继承伟业;

其次,寓言中讲到,能够取代汉室而存在的新政权,也在无形中指向了袁术自己;

最后,孙坚在讨伐东周时得到的玉玺,后由其子孙策贡献给了袁术;

由此,袁术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未来帝王的不二人选。之后,荒唐的袁术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处境与实力,就选择贸然称帝。而这,也算得上是东汉末年多方势力中,做出的最愚蠢行为。

正是因为各个势力都有着自己称帝的理由和优势,却依旧选择隐忍,而在各个方面都没有优势,甚至,战乱之时自身难保的袁术,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逞一时之快而称帝。所以说,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刘备的足智多谋,更没有孙策的血气方刚,袁术又如何能在那样变幻莫测的三国中存活下来呢?

更何况,袁术的能力还不及其它阵营中的小小谋士,所以,他治理的国家根本没有未来可言。

国家成立后,袁术靠着不修法度,以抢夺周边作为资源积累的方式维持政权的存在。甚至,袁术称帝之后没有居安思危、韬光隐晦,只图提前享乐,从而变得荒淫无度。他的统治地区,原本是富饶的淮南一带,却在两年内便变得民不聊生,百姓痛苦不堪。

据记载,建安二年(197年)冬季,碰上大旱灾与大饥荒,实力严重受损,江淮之间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当时,沛相舒邵(字仲应)劝袁术散粮救饥民,袁术听后大怒,打算将其斩了。舒邵说:“我知道一定要死,所以这么做。我情愿以自己一人的性命,从灾难困苦中救出百姓。”说完,袁术杀了他。

然而,对于其它政权来讲,袁术却成为了最好的引发战争的导火索,这就使得各路军阀都将矛头指向了袁术。最终,这位皇帝被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他叹息良久,乃大咤曰:“我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随即吐血而亡。

后来,袁术儿子袁耀,仕吴国郎中,袁术的女儿成为孙权的夫人,袁耀的女儿许配给了孙权的儿子。

如今,寿县人提及袁术大多嗤之以鼻。而且,作为一个自称天子的人,在临死前的愿望,居然是喝上一杯蜂蜜水。之后,在得知愿望无法实现时,当即吐血身亡。也有后人曾怀疑,是否因为袁术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追悔莫及,还是身为帝王临死前遭遇如此窘境而十分感慨,至今也不得而知。

但是,袁术的确将寿县变成了东汉末年,除长安、洛阳之外,第三个可以称之为帝都的城市。不过,这个名号,却来的着实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因为,袁术始终在历史上,都是如同跳梁小丑般存在。现如今,我们去寿县观光,也只能看到蔡楚文化,以及淮南王刘安或是“草木皆兵”的典故,却很少听说袁术以及他维持两年的梦想国的存在了。

但无论如何,历史就是历史,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