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的詩人李白曾經這樣形容過酒宴:"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自古以來民以食爲天,美食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中華民族正所謂是舌尖上的中國。但這些豐盛的飯菜並不是只有現在纔可以見到的。

民以食爲天

中華民族有着上下5000年的歷史,在這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中,美食文化也成了極具特色的典型文化。事實證明,一個國家的歷史越悠久,那麼它的飲食文化也更具特色。中國便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中國人民是極其具有智慧的,對於飲食也是極其講究的。中國人民一直講究的是民以食爲天。

我們大都聽過滿漢全席。據說滿漢全席的菜餚高達108道。而享受滿漢全席的正是是清朝時期的慈禧太后。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一頓飯有108道菜。但在中國的古代那確實是存在的。在古代官位越高,所喫的菜越豐盛。因此古代的一些達官貴人去世後,也喜歡將自己的墓中放上一桌飯菜。

出於封建迷信的說法,他們認爲這一桌飯菜可以供自己來世享用的。同時墳墓中所擺放的飯菜也是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身份高貴的人墳墓中所放的飯菜也大多是多種多樣的。而身份卑賤的人大都是簡簡單單草草了事。不論是哪一種做法,人們在死後也要擺放一桌飯菜,就足以看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獨特性。人們重視食物,喜歡五穀雜糧。所以即便是死後也要在自己的墳墓中準備上一桌美味佳餚。

遼代古墓

隨着菜中調味品的種類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對古代的飯菜都存在着錯誤的認知,認爲古代的飯菜大都是簡簡單單沒有滋味的。覺得古代的飯菜大部分都是粗糠野菜罷了。因爲古代沒有如今的醬油醋,鹽以及雞精,十三香等調味品所以古代的飯菜一定是索然無味的。然而今日專家在河北所發現的一座遼代古墓徹底推翻了人們對古代飯菜的認知

這座古墓經過證實是遼代的一位官人的墳墓,因爲這座古墓的位置比較隱祕,所以沒有受到盜墓賊的破壞。專家也是通過一位老農的上報所知道的。據說這位老農在澆地的時候偶然發現這個位置和別的地方不一樣,於是便嘗試着挖了兩下。卻沒想到挖出了一個青銅器,於是他趕緊上報給有關部門。

專家揭開古墓的真實面目發現古墓中的所有物品也保存得完好。我們都知道古墓中的物品可以幫助專家研究哪個朝代。而在河北發現的這一座遼代古墓,爲專家研究遼代提供了特殊的物品。

古墓中的一桌美食

按照專家以往的經驗,打開古墓時最先映入簾眼簾的往往是那些青銅物品以及古代的各種各樣的歷史文物。但是這座遼代古墓中,專家們最先看到的不是那些器皿。而是讓專家歎爲觀止的卻是那一桌美味佳餚。

專家對這張桌子上的物品進行了鑑定。根據一些食物的殘渣,人們可以發現在這張桌子上可能出現過麪條米飯等主食。但是更重要的是,在這張桌子上可能還出現了人們飯後的餐後甜點。

酒桌上擺滿了各種碟子碗筷酒杯,因爲長期被埋在地下,偶爾受到地下的震動,所以一些餐具被弄碎。桌子很大,上面的東西看上去也很多。在酒桌旁放着的是主人的棺材。棺材和酒桌平行而放。人們大概想以這種方式來保障人死後的生活需要。雖然這座古墓已經是在很多年後才發現的,但是桌子上還依然存在着食物的殘渣。雖然有些食物已經被腐壞被侵蝕,但是那些零零散散的碟碟碗碗還是給專家留下了許多的線索。

我們一直都好奇古代人的食物到底是怎樣的,這座遼代的古墓就連我們領略了古代的美食。根據那些專家所發表的文章我們知道在那張桌子上擺放的大都是水果和糕點。而水果和我們現在所喫的也並無差異。梨呀,蘋果呀等。但是古代的人在擺放的過程中卻是十分講究的,他們把水果擺成一種形狀,但是因爲時間太長水果已經被腐爛,無法還原。糕點也早已經被腐蝕的辨認不出來是哪一種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在古墓中發現了板栗的外殼。這一發現讓專家感到驚喜。因爲板栗的外殼是不易腐爛的,所以經過鑑定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知道了板栗這種東西。並且已經開始食用它。這足以看得出中國古代人對喫的智慧。

這一桌飯菜最讓人感到驚奇的還是要數葡萄酒了。在一些橫七豎八倒在桌子上的酒杯中專家在酒杯提取到了葡萄酒的酒漬。對於河北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在古代沒有保鮮和冷藏設備,葡萄的運輸就顯得尤爲困難。然而這座古墓卻讓我們領略到了河北葡萄酒的悠久歷史。也就是說在那個時代河北就已經擁有了葡萄這一水果。這一桌千年前的飯菜,讓河北的飲食文化出現在公衆視野中,也讓河北的歷史漸漸地呈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飲食類的壁畫

在這座古墓中不僅發現了上千年前的美味佳餚,還讓專家發現了許多精美的壁畫。然而這些壁畫也大都是關於飲食方面的。科華的他都是人們在一起喝酒作樂,文人們舉行宴會遊玩的場面。在這些壁畫中有許多飯菜刻畫得栩栩如生。和我們如今並無多大的差異。

在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發明了火,知道了要將食物做熟之後才能食用。他們發現了五穀雜糧來填飽肚子。他們將許多種食物變成可以使用的菜,放入一些調料之後就可以成爲人間美味。的確,生命就是依靠着食物持續的。

因爲遼代古墓的出現,讓我們知道了,原來古代人也是並不是只喫野菜生活的。他們也會喫米飯等主食,也已經知道了,有些野果是可以食用的。人們不會再對古代的飯菜有那麼大的誤解了。

原來白居易詩中所說的:"魚香肥潑火,飯細滑流匙"的的確確描繪的是那時詩人之間飲酒作樂的宴會。古人所喫的東西真的與現在並無多大的差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