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 “不善于提出观点”、“逻辑不严谨”、“表达不地道”的三大难题,以及其他家长和老师在英文写作方面特别关切的问题,外滩君请教了Rebecca。“不善于提出观点”、“逻辑不严谨”、“表达不地道”,中国孩子的三大写作难题如何破解。

原标题:面对中国孩子最难闯的英语关,这位资深美国老师说:关键要颠覆已有认知

看点 如今,在中国孩子的英语学习中,阅读、听力、口语被越来越早地提上日程,唯独“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被一推再推。而近年来标化考试的分数显示,中国孩子似乎面临着格外严峻的写作挑战。“不善于提出观点”、“逻辑不严谨”、“表达不地道”,中国孩子的三大写作难题如何破解?本文中,拥有17年教学经验、创立写作机构的美国老师Rebecca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分享了英文邮件与个人陈述写作的实用贴士。

文丨陆以沁 编丨Mia

“一个人只要有和他人交流的欲望,他就没有理由不喜欢写作。”

采访结束后,Rebecca的这句话,始终让外滩君难以忘怀。

从事了五年记者,文章刊登在《大西洋月刊》和《华尔街日报》。2003年,Rebecca进入纽约一所中学领导创意写作工作坊。

Rebecca不曾想到,她的教育理念与写作课程,将来会让全美成千上万的孩子受益并爱上写作。

Rebecca Wallace-Segall

四年后,Rebecca离开学校,并在纽约正式创立了非盈利性写作组织Writopia Lab。

13年来,Writopia在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等美国多个城市与地区落地开花,每年有上千名学生通过指导,斩获国家级的写作大奖。目前,Rebecca正与NSDA China(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中国办公室)合作开设线上写作课程。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英文的“听、说、读”训练已经被越来越早地提上日程,唯独“写”由于种种原因滞后许多。而在近年来的托福、SAT考试中,中国孩子的写作平均分也经常亚洲垫底。

针对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 “不善于提出观点”、“逻辑不严谨”、“表达不地道”的三大难题,以及其他家长和老师在英文写作方面特别关切的问题,外滩君请教了Rebecca。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Rebecca条理清晰、生动具体的回答,给外滩君上了一堂内容夯实的写作课。

写作的核心是真诚的自我表达

一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语言,而是无话可说。

令人意外的是,在写作训练一向被认为相对成熟与完善的美国,很多孩子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经常有老师和家长和我说:‘孩子完全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你是怎么让他们开始动笔写作的?’”

“秘诀只有一个。”Rebecca开门见山,“让孩子明白,写作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迎合大人的标准。”

在Writopia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围绕孩子为中心:

你的想法是什么?

你有怎样的感受?

你喜欢看什么书/漫画/电影?

你最喜欢的电子游戏是什么?

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既惊讶又兴奋:“这个我也可以写吗?”

慢慢地,孩子就能意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而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自然有话可写。

从盲目追求外部要求,到反求内心的转变,Rebecca颠覆了孩子对英文写作的已有认知,同时也帮助孩子推开了自由创作的大门。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是学校布置的写作作业或考试中的写作题呢?那些关于社会、环境等大问题,很多孩子都不太感兴趣吧?

Rebecca拿她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举例:“她有时放学回家会说:我真不想写关于这个话题的研究报告。”

但事实上,当Rebecca将与学校课程相关的写作话题放到Writopia中,她的女儿完全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回到学校后,再遇到类似的话题也能更加投入。

Rebecca表示,和大家想象中的不同,孩子本身其实对任何话题都抱有极大兴趣。

只是学校或考试中的写作任务,让孩子在心理上重新背起了“我的作文要让老师满意”的沉重包袱。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真正地思考那些问题,然后如实地写下来。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更投入地思考,还会主动查阅资料。因为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完成一份能得高分的写作考卷。

以此教育理念为基础,也就不难理解,在Writopia中字母都还写得歪歪扭扭的孩子,已然可以发展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了。

“Language Play(语言游戏)”是Writopia专为2-6岁孩子开设的创新项目。老师和孩子一起在地上玩耍,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在口头上建立故事。最后,由老师代笔完成再读给孩子听。

“Language Play(语言游戏)”项目

“年龄较小的孩子,其实往往拥有爆棚的自信。四岁的小朋友拿到老师帮他整理完成的故事后,会兴奋地和妈妈说:‘看我写了个故事!我是个作家了!’”Rebecca笑着说道。

外滩君认为,中国家长完全可以尝试在家和孩子玩这个游戏,哪怕先从中文开始。

比如拿孩子最爱的玩具做角色扮演游戏,向孩子提问:

它在干什么呀?

它为什么不高兴呢?

它需要朋友的陪伴?

话题可以逐渐深入,涉及到人类的情绪、行为等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步步思考下去。最后,由家长将发生的事件与孩子的思考写下来,再读给孩子听。

Rebecca表示,这样的活动的确费时费力,但可以很好地帮助低龄段的孩子练习自我表达,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线性思维能力,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当孩子学会认字和书写后,能够更顺利地过渡到独立创作阶段。

三大写作难题,如何突破

根据中国学生和老师反馈,外滩君发现,英文写作中,大家最主要遇到的难题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不善于提出观点

逻辑不够严谨

表达不够地道

对于这三个或许带有“中国特色”的英文写作难题,Rebecca也耐心地给出了值得参考的回答。

难题一:不善于提出观点

遇到这个难题的原因,首先是孩子还没有完成从“为了老师、家长而写”到“自我表达”的转变,其次是担心犯错,不够自信。

因此Rebecca建议,老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放松的写作空间。

抛开主题、字数等所有要求,鼓励孩子每周进行一次写作,写自己任何想写的东西,写完后也不用必须给大人看。

如果阅读了孩子的文章,老师和家长还需要 改变和孩子的对话方式,用好奇替代批评。

避免说“你的论述说服不了我。这个段落没有意义。”而是表现出自己对他所写内容的兴趣,比如:你写的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你可以告诉我更多吗?

关于语法等问题,每次可以先指出一两个,然后让孩子自己找出同类型的错误,找不到也没关系,下次继续。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孩子“积食”,还能保护他们在写作方面的信心。

难题二:逻辑不够严谨

“最简单的方法是,记住论述类写作的文章结构应该像个沙漏。”Rebecca运用了个比喻,巧妙地简化了中国学生关于写作逻辑的老大难问题。

和中文写作中的“切口小,挖掘深”不同,Rebecca说,英文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大而广。

如果提出的观点是“全球应该携手解决环境问题”,那么起始几句话就可以是二战或冷战后,世界各国的关系是如何疏远、割裂的。

然后,开头的最后一句话,提出强有力的核心论点——“沙漏”在这里收窄。

接下来,围绕论点提供论据。比如不同角度的论述、例子、数据等,提高文章的说服度。

结尾段首句总结之后,立足目前谈论的点进行延伸或展望——就像沙漏下半部分再次变宽。

比如从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谈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力量,那么无数个个人联合起来,将来地球会是什么样。

“虽然论述类写作强调严密的逻辑,但其实任何写作都关于作者和读者间的情感联系。如果文章最后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情感的力量同样非常强大。”

难题三:表达不够地道

对于大部分初高中学生而言,比起语法错误,表达不地道是个更难解决的问题。

很多时候单词、句子并没有问题,但就会让母语使用者在阅读时感到别扭。 归根究底,这和思维与表达方式都有关系。

于是,中国学生最普遍使用的学习方法,莫过于多阅读以及模仿范文。

对此,Rebecca表示认可,但要明白“模仿”不是最终目的。

很多人担心,模仿其他人的文章会不会让孩子将来陷入抄袭而不能独立创作,这也是在Writopia中,老师从来都给大量范文而不是一两篇的原因。 目的在于让孩子参考的同时,明白写作的多样性,而不只是照葫芦画瓢。

“当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模仿是必经之路。”Rebecca补充道。“我的研究生老师曾告诉我:如果你欣赏某位作家的作品,就仔细研究它,然后也尝试那样写。”

关键在于,让孩子知道写作的核心,依然是表达自己的声音。

常见写作任务的通关贴士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如果要列一份“最常见英文写作任务”清单,除了学术写作,邮件与个人陈述一定榜上有名。

英文邮件看似简单,但要写出一封措辞得体、表达地道的邮件并非易事;

个人陈述的难度更高,如何写就一篇受招生官青睐的个人陈述,帮助自己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不少标化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也对此头疼不已。

针对这两类更为具体的英文写作任务,Rebecca站在母语使用者与写作老师的角度,分享了她的建议。

1. 邮件:在清晰与礼貌间寻找平衡

外滩君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封求助帖:

一名在美国大学念书的中国留学生,英文水平过关,但日常与教授交流的邮件反而给他造成了很大困扰。

写邮件时,他常常因为担忧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够清晰、地道、礼貌,而陷入纠结与焦虑。拿不准的地方都要查证了才放心,因此发一封100字左右的邮件要花一个小时,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生活。

遇到此类情况,其实说明这名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英文邮件这类看似日常简单的英文写作,对中英文思维转换的要求非常高。

中文表达倾向于在较多的铺陈之后,再提出重点,但英文却恰恰相反。另外,中国式的礼貌与委婉,有时也会让母语为英语的使用者难以准确理解发件人的意思与目的。

如何在表述清晰的同时,又能传递出符合英语文化的尊重与礼貌呢?

Rebecca建议,在邮件开头,学生可以简单表达一些亲切的问候,比如“How are you?/I hope you’re well.”。

以及自己对这位老师或其课程的欣赏,比如“I’ve heard that your class is so exciting.”

接下来,直接了当地提出问题或需求,但要注意语气与表述上的婉转,比如“I’m sorry to bother you, but unfortunately, I need to know XXX by XXX(DATE). ”

最后,记得表示感谢“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time./I’m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To be clear is to be kind.(清晰即友好)”Rebecca告诉外滩君,这是美国的一种说法。

2. 个人陈述:抓取令人难忘的成长故事

“中国学生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往往非常相似,比如大多数都会写自己和所申请专业的故事。”

Rebecca告诉外滩君,“这可能是对中国学生的一种刻板印象,但也是部分美国老师的真实反馈。”

Rebecca认为,这样写本身没有问题,但很难写得出彩。

因为绝大部分都会从童年写起,或者说某位亲人的病故让自己决心从医,这些让招生官基本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个人陈述,很难给人留下印象。

而一份优秀的PS,选取的事件不一定是宏大的,但一定是独特的、令人难忘的。

“我最欣赏的个人陈述之一来自一名男生,他当时还收到了招生官的感谢信,称赞他写的故事。据我所知,几乎没有其他孩子获得过这样的反馈。”

谈及此事,Rebecca的语气里满是欣喜与自豪。

2009年以来,Rebecca曾与多个大学和学院的招生官进行过交流座谈。而Writopia也已为数千名高中生在撰写大学申请材料时提供了帮助,并收获了哈佛、耶鲁、斯坦福、纽约大学等众多名校的录取通知与积极评价。

外滩君很好奇:这名男生的个人陈述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Rebecca接着介绍,文章以男生父母和邻居间的冲突为开头。在一个露天停车场中,他们争吵不休,对话像舞台剧般呈现在读者眼前。

整个故事详述的,是拥有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之间的矛盾,但真正谈论的,是作者这个男生,获得文化认同、自我成长的过程。

这在中国学生和老师看来非常冒险的写法,却恰恰应合了Rebecca所认为的,撰写个人陈述的三个关键。

  • 第一,吸引眼球,令人难忘。 将戏剧化的冲突放在开头,能让招生官感到眼前一亮,激发阅读兴趣。而一个好的故事,比起论述,更能击中人心。
  • 第二,内容真实,将自己 这个“人”介绍给老师。 PS中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最能表现个人特质的事件,但也正因为是“人”,其中的个人形象没必要也不可能是完美的。 “大学教授也希望阅读之后,能够感受到:哦,我喜欢这个学生。他非常积极、有趣、乐于迎接挑战,我希望他出现在我的课堂里。”
  • 第三,体现自己的成长与改变。 千万不要为了追求真实,就写自己没有值得骄傲的进步,生活也平平无奇。每个人一定会在经历了某些事情后,开始有不一样的思考,自己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从英文写作的核心理念、中国学生的三大写作难题,到具体的写作任务指导,和Rebecca的访谈不知不觉接近尾声。

帮助孩子成长为永葆好奇心的思想者和写作者,而不是完美的写作机器。”这是Rebecca送给中国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