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族的新生,從1912年,6歲的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宣告了大清王朝的終結開始講起。按照清室優待條件,溥儀遜位後,仍然保留宣統帝號,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國民政府每年給皇室撥付費用四百萬兩白銀。直到1924年,18歲的溥儀突然被趕出故宮,宣統皇帝稱號也隨即廢止。至此,大清皇族徹底失去了政治地位,失去了無上的榮耀,也徹底失去了經濟來源。

在此後動盪的歷史中,末代皇族裏,有人變賣家產、吸毒偷生、悲涼死去;有人放下身段,街頭拉車、自謀生路;有人認賊作父、投靠日本、做了漢奸;也有人保持氣節、艱難度日,迎來新生。特別是末代皇帝溥儀,他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從皇帝變成公民,成爲了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這種變化舉世罕見。

那麼,末代皇族的新生之路究竟有多麼艱難?晚清宮廷裏還有哪些不爲人知的祕密?而皇族中脫胎換骨、自食其力的代表人物還有哪些呢?書中回望那段跌宕的歷史。

“北京人叫什麼人都叫爺,連拉三輪的都叫板兒爺,這是怎麼來的呢?其實跟兩位著名的‘車王爺’有關”,“這兩位王爺,一個蹬三輪,一個拉板車,拉板車這位還光着脊樑背。現在北京人叫的板兒爺就是指光脊樑拉平板車的人”,可以說這兩位王爺是皇族中自謀生路的典型代表。4

在僞滿洲國垮臺後,溥儀的二妹韞龢跟難民一樣歷經顛沛流離,沿路乞討回到北京;曾是皇族掌門人之一的皇叔載濤則每天凌晨天不亮,就跟妻子一起去鬼市賣破爛,“一開始載濤騎自行車帶妻子去,後來連自行車都賣了,冬天下雪兩人倒退着背風走到市場”,日子過得非常艱辛……在賈英華的講述中,一個個末代皇族成員的背影變得越來越清晰,他們從“金枝玉葉”變成普通勞動者的曲折歷程也依稀可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