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手,讓交易更簡單 ·


.

.

.

“品鑑”欄目定期更新各大博物館高清館藏,潛心打造在線館藏陶瓷數據庫,方便讀者查閱。

臺北故宮博物院 · 專輯

Q


清 · 雍正 · 青花龍紋蓋罐


Qing hua long wen gai  guan



高13.2釐米,底徑8釐米,口徑3釐米。圓口,短頸,短筒狀身,略外鼓,圈足,帶蓋。全器以釉下鈷藍料繪飾紋樣。外壁紋飾設計淡雅,在全白的外壁,只繪螭龍爲飾,留白麪積比例甚高。螭龍身體以幾何雲紋組成,四足見有指爪,尾分兩股,一股延伸甚長,橫過壁面,輕快的動感,與層層聚黏的螭身成對比,而濃重的青色,又與外壁大片留白相映成趣。足緣露胎一圈,足內釉下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



Q


清 · 雍正 · 青菊花蓋罐


Qing ju hua gai guan



高13.3釐米,底徑8釐米,口徑3.2釐米。圓口,短頸,短筒狀身,器腹略外鼓,圈足,帶蓋。全器以釉下鈷藍料繪飾紋樣。蓋頂面飾菊花,蓋側壁繪卷枝花卉。器外壁紋飾設計淡雅,在全白的外壁上,等距繪飾折枝花果,折枝花果上下錯落,增添了佈局上的變化。頸部飾如意雲頭紋一圈,外壁近底處畫變形蓮瓣紋一圈,蓮瓣內有倒扣的花朵。整器的鈷藍髮色見有多處積澱濃厚或略見乾澀之處,正是模仿明朝永宣青花瓷器髮色的效果。足緣露胎一圈,足內釉下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



Q


清 · 雍正 · 弦紋撇口瓶


Xian wen pie kou ping



高23.1釐米,底徑7.5釐米,口徑6.2釐米。盤口,口緣有舊缺損。直頸,斜肩,碩腹下斂,底內凹成足,瓶式如玉壺春。頸至肩部等距出現凸棱六圈。全器施仿青瓷釉,釉層有細開片。足緣露胎一圈,塗褐色汁,足內滿釉,釉下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Q


清 · 雍正 · 青花福壽蓋罐


Qing hua fu shou gai guan



通蓋高15釐米,底徑6.5釐米。頸畫雲紋一週,肩繪如意雲頭,加飾折枝花卉。腹以蝙蝠及二桃實構成圓形團花,共四組。底邊畫蓮瓣紋一週,蓋面飾八瓣花紋。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款,外加雙圓圈。



Q


清 · 雍正 · 青花小蓋罐


Qing hua xiao gai guan



高15.3釐米,底徑6.5釐米,口徑4.2釐米。圓口,短頸,碩腹下斂,圈足,帶笠形蓋。全器以釉下鈷藍繪飾紋樣。蓋面蓮瓣一圈。器外壁以纏枝番蓮花葉爲主要裝飾圖樣,大朵盛開的番蓮,以及旋繞蔓生的枝葉滿佔外壁,只在近底處繪飾尖形葉一圈。特別的是,外壁面上的花葉線條,往往以顏色較重的青料點飾其間,顯然是模仿明代青花器上鐵鏽斑的特殊效果。足緣露胎一圈,足內釉下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



Q


清 · 雍正 · 青花夔龍小罐


Qing hua kui long xiao guan



高13釐米,底徑5.5釐米,口徑5.5釐米。圓口,直頸,碩腹下斂,平底內凹成,淺挖足。器身兩側以釉下鈷藍繪抽象花卉圖案,有如翻騰於雲間的蛟龍。底心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二行楷款,外加雙圈。



Q


清 · 雍正 · 四管花插


Si guan hua cha



高14.8釐米。四連瓶,作“田”形配置,每小瓶皆小口外撇,束頸,深直壁,平底。全器施青瓷釉,色天青光潤,帶淡茶色細碎開片。底施青釉,每小瓶底以青花分書“雍、正、年、制”篆款,圈足露胎,塗棕色汁。



Q


清 · 乾隆 · 青花白地瓷蒜頭瓶


Qing hua bai di ci suan tou ping



高50.6釐米,口徑9.2釐米,底徑17.3釐米。蒜頭口,長頸,肩斜而折下與腹相連,腹上豐下斂,底內挖成凹足,頸肩相接處有一凸弦紋。器表飾各式青花紋樣,口沿飾朵花紋一圈,下接一圈蕉葉紋。頸部繪蕉葉紋、轉枝花卉紋、回紋及花卉紋;肩、腹以轉枝花卉紋爲主,間飾如意雲紋及朵花紋,近足處飾波濤紋一圈。足底緣露胎,平底,底心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Q


清 · 乾隆 · 爐鈞釉貫耳杏葉瓶


Lv jun you guan er xing ye ping



高29.9釐米,口徑11釐米,底徑12釐米。瓶侈口,雙貫耳,斜肩,方形腹,方形圈足。四角之口至肩部有楞紋,腹部前後各施一凸起杏葉紋飾。通體施爐鈞釉,呈紅、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淺交匯流動的窯變釉。器底施醬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塗赭色汁。雍正仿鈞釉作品,採多次施釉,燒成過程中,不同金屬元素自然結合,所產生的流動窯變釉色,偏紅、紫色系者,有“玫瑰紅、海棠紫及驢肝、馬肺”之稱。



Q


清 · 乾隆 · 爐鈞釉貫耳杏葉瓶


Lv jun you guan er xing ye ping



高29.7釐米,口徑11釐米,底徑11.5釐米。瓶侈口,雙貫耳,斜肩,方形腹,方形圈足。四角之口至肩部有楞紋,腹部前後各施一凸起杏葉紋飾。通體施爐鈞釉,呈紅、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淺交匯流動的窯變釉。器底施醬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塗赭色汁。雍正仿鈞釉作品,採多次施釉,燒成過程中,不同金屬元素自然結合,所產生的流動窯變釉色,偏紅、紫色系者,有“玫瑰紅、海棠紫及驢肝、馬肺”之稱。



Q


清 · 乾隆 · 爐鈞釉貫耳杏葉瓶


Lv jun you guan er xing ye ping



高29.7釐米,口徑11釐米,底徑11.5釐米。瓶侈口,雙貫耳,斜肩,方形腹,方形圈足。四角之口至肩部有楞紋,腹部前後各施一凸起杏葉紋飾。通體施爐鈞釉,呈紅、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淺交匯流動的窯變釉。器底施醬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塗赭色汁。雍正仿鈞釉作品,採多次施釉,燒成過程中,不同金屬元素自然結合,所產生的流動窯變釉色,偏紅、紫色系者,有“玫瑰紅、海棠紫及驢肝、馬肺”之稱。



Q


清 · 乾隆 · 爐鈞釉貫耳杏葉瓶


Lv jun you guan er xing ye ping



高30.3釐米,口徑11釐米,底徑12釐米。瓶侈口,雙貫耳,斜肩,方形腹,方形圈足。四角之口至肩部有楞紋,腹部前後各施一凸起杏葉紋飾。通體施爐鈞釉,呈紅、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淺交匯流動的窯變釉。器底施醬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塗赭色汁。雍正仿鈞釉作品,採多次施釉,燒成過程中,不同金屬元素自然結合,所產生的流動窯變釉色,偏紅、紫色系者,有“玫瑰紅、海棠紫及驢肝、馬肺”之稱。



Q


清 · 乾隆 · 爐鈞釉貫耳杏葉瓶


Lv jun you guan er xing ye ping



高29.6釐米,口徑11釐米,底徑11.5釐米。瓶侈口,雙貫耳,斜肩,方形腹,方形圈足。四角之口至肩部有楞紋,腹部前後各施一凸起杏葉紋飾。通體施爐鈞釉,呈紅、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淺交匯流動的窯變釉。器底施醬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塗赭色汁。雍正仿鈞釉作品,採多次施釉,燒成過程中,不同金屬元素自然結合,所產生的流動窯變釉色,偏紅、紫色系者,有“玫瑰紅、海棠紫及驢肝、馬肺”之稱。



Q


清 · 乾隆 · 爐鈞釉貫耳杏葉瓶


Lv jun you guan er xing ye ping



高29.9釐米,口徑11釐米,底徑11.5釐米。瓶侈口,雙貫耳,斜肩,方形腹,方形圈足。四角之口至肩部有楞紋,腹部前後各施一凸起杏葉紋飾。通體施爐鈞釉,呈紅、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淺交匯流動的窯變釉。器底施醬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塗赭色汁。雍正仿鈞釉作品,採多次施釉,燒成過程中,不同金屬元素自然結合,所產生的流動窯變釉色,偏紅、紫色系者,有“玫瑰紅、海棠紫及驢肝、馬肺”之稱。



Q


清 · 乾隆 · 爐鈞釉貫耳杏葉瓶


Lv jun you guan er xing ye ping



高30釐米,口徑11.1釐米,底徑11.5釐米。瓶侈口,雙貫耳,斜肩,方形腹,方形圈足。四角之口至肩部有楞紋,腹部前後各施一凸起杏葉紋飾。通體施爐鈞釉,呈紅、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淺交匯流動的窯變釉。器底施醬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塗赭色汁。雍正仿鈞釉作品,採多次施釉,燒成過程中,不同金屬元素自然結合,所產生的流動窯變釉色,偏紅、紫色系者,有“玫瑰紅、海棠紫及驢肝、馬肺”之稱。



Q


清 · 乾隆 · 白釉豆


Bai you dou



通高27.5釐米,口徑16.2釐米,底徑15釐米。器仿禮器之豆形,帶蓋子母口,綯紐穹頂蓋。深直壁略外弧,平底,高足外撇。整器罩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其積釉處便呈現較深的青色。蓋外壁模印波濤紋爲主飾,近蓋緣處方見回紋一圈,其回紋稍接近橫放的蕉葉紋。器外壁如意雲與回紋,足牆外壁中央凸起一楞,將足牆方爲上下兩部分,上半部飾波濤紋,下半部在流線的水波紋波峯中,飾以圓形紋與黻紋。蓋內與足內均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此器爲清代乾隆朝所制之祭器:“豆”,器樣見載於《皇朝禮器圖式》卷一,由於其釉色白中泛青,或是用於祭夕月壇的月白色釉豆,有別於祭天神壇的白釉豆。



M


明 · 龍泉 · 青釉盤


Qing you pan



高6.3釐米,口徑26.3釐米,底徑12.5釐米。大敞口盤,圓口脣棱,弧形壁、寬圈足。內底寬平,周緣凹下,底心印折枝花卉,印紋工緻;餘內外壁均光素無飾,釉色光澤沉斂。裹足滿釉,底部留有環形無釉墊燒痕,環形邊緣雜錯不整。



Q


清 · 乾隆窯古銅釉鼎式六角爐


Gu tong you ding shi liu jiao lv



高40.3釐米,寬33.7釐米。全器呈六角形。口有方棱,口內沿爲嵌入式口。束頸、碩腹,三獸面式足。足內側各挖一小孔,以利燒製時透氣。兩附耳長而高聳,舊稱“朝冠式”耳。耳與口沿之間以卍字相連。全器敷鐵紅釉,以描金繪各種紋飾。口沿上爲雷紋,口邊爲夔紋。頸部爲雷紋,肩部飾花瓣紋。腹部描繪夔龍紋,俗稱“草龍柺子”。足部以噴灑、點描的方式加上金彩,以強調獸面。全器繪法精美、工整對稱。胎厚重,爲白瓷胎。器內敷鐵紅釉。器底有支釘痕一週。口邊有描金篆款“大清乾隆年制”,由右向左橫寫。



Q


清 · 乾隆 · 青花九龍紋天球瓶


Qing hua jiu long wen tian qiu ping



高33釐米,口徑6.2釐米,底徑10.5釐米。天球瓶,圓口,直長頸,碩腹,平底內凹成足。全器紋樣,通體以釉下青花繪飾九龍紋樣。口緣繪飾一週如意雲頭紋,通體自頸至腹繪九龍,龍翔舞於雲紋與水波紋間,這些飛龍姿勢各異,其中數尾以一顆火珠爲中心,從不同方向靠近火珠,或吼叫威嚇,或注視火珠蓄勢待發,或彎曲肢體,如正向火珠迅速靠近,表現諸龍爭奪火珠的場景。除此之外,這些龍或口卸芝草、或手握靈芝,則在緊張的氣氛中,增添吉祥的氣息。底外白釉地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Q


清 · 乾隆 · 青花福壽如意耳瓶


Qing hua fu shou ru yi er ping



高34.4釐米,口徑8.8釐米,底徑10釐米。撇口長頸瓶,斜肩碩腹,頸側具雙如意耳,圈足外撇。全器紋樣以釉下鈷藍料繪飾,器外壁自頸至腹通壁繪兩株桃樹,枝幹延展,樹上桃實纍纍,地面另有壽石、竹葉,又有許多蝙蝠飛翔其間,代表了“福”、“壽”之類的吉祥意涵。口沿,飾如意雲頭紋,器外壁近底處飾蓮瓣紋,足牆繪飾蕉葉紋。足緣露胎一圈,足內白地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Q


清 · 乾隆 · 青花雙螭耳瓶


Qing hua shuang li er ping



高27.7釐米,口徑9.8釐米,底徑10.2釐米。侈口,直頸,雙螭耳,碩腹,圈足外撇。全器紋樣以釉下鈷藍繪飾,作橫帶狀裝飾,各以雙道橫線分隔之;頸肩皆飾如意雲頭紋。腹外壁凸棱兩圈,將外壁分割爲三個裝飾帶,最上者繪飾幾何化“壽”字,兩側各一變形螭龍;螭龍身上岐出卷葉佔據隙地。第二層飾帶裝飾手法與第一層相似,螭龍間則繪飾盛開的番蓮花與蝙蝠。第三層繪飾紋樣較爲簡單,上方飾如意雲頭,下方飾蓮瓣紋。足緣露胎一圈,足內白地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楷款。



Q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


Qian niu hua wen zhe fang ping    



高13.8釐米,口徑5.5釐米,底徑7.5釐米。圓口卷邊,長項附二獸首狀弓形耳,腹部扁方折角,高圈足外撇。頸腹釉下繪飾青花,作轉枝牽牛花圖案,圈足露胎一圈,底外楷書“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雙圈款。這種樣式的瓷器,最爲人所知的當屬院藏〈明 無款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故瓷16788)。若比較兩者,本器花葉間有留白,且牽牛花較爲挺直,葉內卷的程度較大,紋飾繪作者似有意將牽牛花置於畫面中央,並未表現如〈明 無款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上牽牛花略微欹側的動態。此外,本器器耳所圍成的空間,並不似〈明 無款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器耳所圍出下方相對較廣的模樣,且本器的圈足露胎範圍也較窄。不論這些差異是否意味著時代的區別,我們都應注意到牽牛花這項紋飾,其常見於元代大盤和其他花紋一起裝飾,獨當一面的牽牛花紋則始見於明初官窯。牽牛花不常見於一般紋飾,應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



Q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


Qian niu hua wen zhe fang ping    



高14.2釐米,口徑5.6釐米,底徑7.3釐米。圓口卷邊,長項附二獸首狀弓形耳,腹部扁方折角,高圈足外撇。頸腹釉下繪飾青花,作轉枝牽牛花圖案。內底有裂痕,圈足露胎一圈,無款識。這種樣式的瓷器,最爲人所知的當屬院藏〈明 無款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故瓷16788)。若比較兩者,本器牽牛花較爲挺直,葉內卷的程度較大,紋飾繪作者似有意將牽牛花置於畫面中央,並未表現如〈明 無款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上牽牛花略微欹側的動態。此外,本器器耳所圍成的空間,並不似〈明 無款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器耳所圍出下方相對較廣的模樣,且其青料的髮色,彷彿加了水分一般。不論如何,我們都應注意到牽牛花這項紋飾,其常見於元代大盤和其他花紋一起裝飾,獨當一面的牽牛花紋則始見於明初官窯。牽牛花不常見於一般紋飾,應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



Q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


Qian niu hua wen zhe fang ping    



高14.9釐米,口徑5.4釐米,底徑7.1釐米。圓口卷邊,腹部扁方折角,高圈足外撇。頸腹釉下繪飾青花,作轉枝牽牛花圖案,圈足露胎一圈,底外楷書“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雙圈款。這種樣式的瓷器,最爲人所知的當屬院藏〈明 無款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故瓷16788)。若比較兩者,本器花葉釉色如畫紙遇水,顯現如圖樣侵潤暈開的效果,且牽牛花較爲挺直,葉內卷的程度較大,紋飾繪作者似有意將牽牛花置於畫面中央,並未表現如〈明 無款 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上牽牛花略微欹側的動態。不論這些差異是否意味著時代的區別,我們都應注意到牽牛花這項紋飾,其常見於元代大盤和其他花紋一起裝飾,獨擔一面的牽牛花紋則始見於明初官窯。牽牛花不常見於一般紋飾,應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



Q


青花蓋罐


Gai guan



通高52釐米,口徑20.7釐米,底徑21釐米。青花蓋罐,圓口略侈,圓脣。短直頸,豐肩下斂,平底微凹,帶寶珠鈕笠形子母口蓋。全器以鈷藍畫花,青花呈色濃豔,餘罩施白色釉,釉色勻淨。蓋外自青花鈕下畫弦紋兩道,蓋面彩繪三朵轉枝番蓮花葉紋,沿邊飾弦紋兩道。罐口沿畫弦紋一道,頸及底邊分飾蓮瓣紋一週,折肩處與底邊各繪有弦紋兩道。器腹主紋爲轉枝番蓮花紋,其餘隙地滿布如卷草般的葉紋。蓋沿及器口圓脣多處有傷露胎,底外無釉露白胎,有轆轤痕。



W


五代-宋 · 白瓷“官”字花式碗


Guan zi hua shi wan



全高6.8釐米,口徑21.7釐米,足徑10釐米。撇口碗,壁陡斜,五瓣花式口,每二曲片爲一花瓣;曲瓣切刻深而分割不甚均勻。口緣薄且經刮磨。圈足,足緣無釉。胎細薄,釉極瑩白。足裏刻“官”字,爲上釉後入窯前所刻。



T


唐-宋 · 白瓷皮囊壺


Pi nang hu



全高14.4釐米,口徑2.0釐米。皮囊壺、圓口、弓式提樑,提樑尾端翹起爲羽翅形;扁圓器身、小平底;底部略平無釉,但修削不整,周圍黏有窯渣及沙粒。腹飾三道泥條貼繞器身,肩部錐飾飄垂流蘇的鞍布。本器製作規整,器輕巧,底部略沉;胎體堅緻細密,牙白釉色調微偏黃,薄而溫潤,積釉處略帶青調。



T


唐~五代 · 邢窯或定窯白瓷盒


Bai ci he



十世紀,高7.5釐米,底徑5.8釐米。圓盒,蓋與器均直壁,器身折腰斜收爲圈足;蓋直口,斜折上收爲平頂。子母口相合,而盒身子口再向內斜斂收口。此種器口的設計,於唐代常見,長沙窯有書“油盒”者,當爲粧容器。本件瓷盒,胎骨細白,施釉至足壁,釉面多經浸染呈褐色,蓋裏僅中央有釉。



S


宋 · 定窯牙白劃花雙鳧碗


Hua hua shuang fu wan



高6.6釐米,口徑23.0釐米,底徑7.2釐米。侈口,弧形深壁,平底矮圈足。足圈滿釉,口沿至外壁有一道寬約一釐米露胎,口加銅邊。器內斜刀刻劃雙鳧、蓮花、水草及水波紋,刀法流暢,一氣呵成,紋飾生動,牙白色釉。



S


宋 · 定窯盤


Ding yao pan



高2.7釐米,口徑23釐米,底徑15.3釐米。敞口折沿,弧壁,平底,淺圈足,口緣無釉,鑲以銅釦。整器施白釉,釉色潔白,外壁光素無紋,折沿雲紋一圈,器內底印花荷蓮花葉,荷花盛開,生意崢嶸。



THE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