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展回顧

《鑑影涵形 照面映花—武漢博物館館藏銅鏡展》

壹貳年,廣州博物館與武漢博物館共同主辦《鑑影涵形 照面映花——武漢博物館館藏銅鏡展》在廣州博物館開幕。分爲先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和明清六部分,共展出從武漢博物館館藏銅鏡中遴選的155方銅鏡精品。

展出的銅鏡上起戰國,下至清末,包括了“魯詩銘文重列神獸青銅鏡”和“中國人民”青銅鏡兩件一級文物。另外,“長宜子孫鏡”、“位至三公獸首鏡”、“真子飛霜鏡”、“孔雀葡萄紋青銅鏡”等多件珍貴的銅鏡也將一同亮相廣州博物館。

中國銅鏡有着長達四千多年的歷史,萌發於金石並用的齊家文化,在經歷了漢唐的鼎盛期後,中國銅鏡文化逐漸衰落,在清代後期,由於玻璃鏡的出現,銅鏡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銅鏡是古代中國人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同時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以其造型美觀、紋飾華麗、銘文豐富的獨特藝術魅力濃縮了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不同時期銅鏡的形制特徵、類型特點、紋飾發展等方面的演變,爲我們認識和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民俗風情、宗教信仰等諸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因此,它也蘊涵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重列神獸鏡

一級文物“魯詩銘文重列神獸青銅鏡”,這件東漢時期的“詩經銘文鏡”的主題紋飾是浮雕神獸,鏡緣有一圈隸書銘文。據我國著名金石學家羅福頤考證,與《詩經衛風碩人》章略有差異,是我國失傳了1700多年的“魯詩”,彌足珍貴。


晉代對置式銘文鏡






本圖片集均爲樂藝會資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