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二十個記者節到來,他們這樣慶祝)

如何做一名好記者,好編輯,做出好的新聞報道?一直在路上的一線採編人員總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11月7日,在第二十個記者節即將到來之際,廣東省新聞界慶祝第二十個記者節暨“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會在廣州舉行。會上,一線採編人員代表結合自己的採編經歷分享了從業以來的感受。當天還表彰通報2018年度南方網張由瓊等多名省內新聞工作者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327件新聞作品獲年度廣東新聞獎,羊城晚報胡軍等10人獲金梭獎,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林愛珺獲金鐘獎。

第二十個記者節到來,他們這樣慶祝

羊城晚報社社長劉海陵致辭。

把好新聞輿論關,永遠不要有僥倖心理

獲得廣東省第十三屆新聞金梭獎的胡軍,是羊城晚報的一名要聞編輯。在分享自己的從業經歷時,胡軍表示,作爲一名要聞編輯,把好新聞輿論關,是一名新聞人的使命。隨着媒體行業的變化,胡軍也經歷了從要聞編輯到全媒體中心執行主任等不同崗位,業務範圍也拓展到策劃層面。在這個過程中,他深深地體會到, “把好新聞輿論關,不僅不能出錯,還要出彩”。

胡軍表示,做好策劃,除了要精準掌握政策外,還要有媒體融合思維。“這當中依然要把握好新聞輿論關,對編輯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他說:“作爲要聞編輯,無論是編傳統的紙媒還是編新媒體,要堅持有所變,有所不變。”他認爲,身爲一名要聞編輯,永遠不要有僥倖心理,萬事最怕“認真”二字。

第二十個記者節到來,他們這樣慶祝

羊城晚報編輯胡軍發言。

重大題材報道,抓住高度、廣度和溫度

中國新聞獎獲獎代表、南方日報的記者袁佩如則分享了她在面對重大題材報道時的經驗。她介紹到,圍繞港珠澳大橋通車這一重大題材,今年她作爲主創之一的《大橋飛跨 中國飛越》的通訊獲得了中國新聞獎。

面對重大題材報道,袁佩如提到要抓住高度、廣度和溫度。“從超級工程思考國際灣區,從大橋飛跨看向中國飛越。”袁佩如說:“以小見大,有點及面,展現中國恢弘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

袁佩如認爲,“多年磨劍練就重大報道的廣度。”她說:“重大題材報道往往具有較長的時間跨度,作爲接力棒的年輕記者應虛心討教前輩、珍惜歷史素材,能讓報道有寬廣度和歷史感。”

在現場,廣東省新聞戰線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比賽優秀演講人、羊城晚報記者甘韻儀從“一個蘿蔔的故事”講起,分享了她作爲一名年輕記者如何發現這個新聞線索,通過新聞報道,推進蘿蔔進入高校校園,幫助受災農民解決困難的經歷。

第二十個記者節到來,他們這樣慶祝

羊城晚報記者甘韻儀發言。

編輯:束孟卿


netease 本文來源:金羊網 責任編輯:劉雨欣_NBJS78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