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阳镇将村建与扶贫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乡村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目前共有57个村申报美丽乡村。图为畔水村。黄津 摄

近段时间来,连州各部门、镇(乡)掀起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谈体会、说心得、重行动,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关键词1

乡村振兴

■谈体会

以乡村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要认真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在脱贫致富基础上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这句话,连州市丰阳镇党委书记黄洲敏感触很深:“这为我们做好基层工作,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指出了方法,道明了方向。”

“要确保美丽乡村长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如果没有产业支撑的话,那是没有生命力的。”黄洲敏认为,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

他介绍,近年丰阳镇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有利时机,将村建与扶贫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村建引领产业布局,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再以乡村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继而实现乡村精准扶贫。

目前,丰阳镇共有57个村申报美丽乡村建设,完成省级示范片丰阳村和畔水村2个核心村、圩坪村等9个辐射村以及茶亭村等8个非主体村的设施建设,2017年帮助424人实现了脱贫,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黄洲敏表示,今后丰阳镇将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精准扶贫”融合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使之成为振兴乡村发展的“三驾马车”,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说故事

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引擎

进入10月,53岁的成荣伟特别忙。投资466万元打造的五星级民宿和斥资250万元建的生态农庄均将在12月开业,各种筹备事项让他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自从被村民选为连州市丰阳镇畔水村民小组长后,成荣伟和村干部以及村民理事会成员12人,自掏腰包20多万元,带领村民踏上了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因为“倒贴钱”为村子干事,他们12人被村民称为“亏本村官”。“只要村子得发展、村民能增收,自己亏点无所谓。”这位皮肤晒得黝黑的中年汉子说。

如今的畔水,发生了蝶变。

黑底化的环村公路,乡村公园、篮球场、文化广场、戏台,还有花海基地、生态农庄、游客集散中心、村史馆……虽然是个自然村,但配套齐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畔水之变,在于成荣伟有着一套“产业经”。“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作为经济支撑,否则就无法保持长效发展。”成荣伟深谙此理。

整治整合1000亩土地发展优质水稻和菜心,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种植优质稻建起大米加工厂,还有即将开业的五星级民宿和生态农庄……这些产业,成为了畔水村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泉。

2017年畔水村集体年收入达3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不足8000元提升至25796元,增长了两倍多,逐步迈向村美民富新时代。

如今的畔水村,先后创建成为清远市美丽乡村生态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核心村,成为了丰阳镇打造田园综合体、美丽小镇和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一面旗帜。

在成荣伟心中,打造成“连州首个3A级旅游乡村”是最新的目标。“目前我们已与深圳绿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开发好村中资源,力争建设成一个集休闲、观光、度假、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

关键词2

扶贫攻坚

■谈体会

坚定精准扶贫必胜之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视察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这对全国千万扶贫工作者无疑是巨大的激励和鞭策,作为一名广东基层一线的扶贫工作者,我深感自豪,备受鼓舞。”驻连州市湖江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队长、广东省金融办副调研员张涛说。

“这更坚定了我们打赢打好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张涛说,作为一线扶贫工作者,必须坚定信念,奋发努力,早日夺取扶贫攻坚战的胜利。

就如何打赢扶贫攻坚战,张涛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既是要求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要过上小康生活,又是要求每一位扶贫人必须尽心尽力,发扬“螺丝钉”精神,坚守自我岗位,贡献个体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重任。“作为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今后我将尽职尽责、全心为民、全力以赴。”

同时,张涛表示,作为经济强省领头羊,广东省须充分考虑自身二元经济特点,一方面,在全国扶贫攻坚战中作出先进表率,勇于探索扶贫新思路,打造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新典范;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切实践行党建促扶贫,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说故事

集体增收十万元 贫困户享受分红

“水电站重新回归湖江村,今后村集体多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渠道,同时23户71人有劳力贫困人口将享受稳定的分红收益。”驻湖江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队长、广东省金融办副调研员张涛告诉记者。

广东省金融办自帮扶省定贫困村连州市丰阳镇湖江村以来,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理念,将到村的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到实处、真正为民,兼顾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脱贫。

根据上级安排,湖江村有劳力的贫困户的扶贫资金达到40多万元,这笔资金,一不能直接分发给贫困户,二必须用这笔资金尽快帮贫困户找到见效快、长期且稳定的产业增收项目。

“为此,驻村工作队结合湖江村实际,提出将本村外包出去的小水电站经营权予以回收,同时对水电站进行机轮升级和水渠改造,提高其效益。”张涛介绍,于是,省金融办整合扶贫资金,于今年收回了外包的水电站并加以改造。

张涛介绍,这样一来,湖江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将增加10万元以上收入,湖江村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将增加1000元以上收入,既大幅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切实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