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你已經被自己的眼神出賣。不同的是,這一次你把自己賣給了AI……

提起性格分析,除了十二星座,你還能想到些什麼?十二生肖?

不不不,今天我們來聊點專業的。心理學上,在分析人格類型時,通常會用到所謂的“大五人格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從開放性、責任心、外傾性、宜人性、神經質五個維度,來對人格類型進行區分和描述:

“大五人格理論”的提出,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活躍的人格研究課題,被稱爲人格心理學的一場革命。心理學家們研究了很長時間,終於整理出一份學界公認的“NEO-FFI-3大五人格測試問卷”,一共60道題,全部做完大概需要10分鐘。

這套分析方法,也被認爲是目前對人的基本特質最理想的描述之一,是“人格心理學裏通用的貨幣”,在臨牀心理、職業心理、管理心理、青少年心理發展等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但近日,一個人工智能項目的啓動讓這一切變得不太一樣了。

澳大利亞南澳大學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聯合開發了一個項目,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掃描人類的眼球運動來識別人格。據介紹,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可以準確識別“大五人格”的後四種。

研究者採用了蘋果旗下計算機視覺公司SensorMotoric Instruments(SMI)基於錄像的頭戴式眼球追蹤技術,追蹤並監控42名有效測試對象的眼球運動,和測試對象在後期完成的專業人格調查問卷結果進行交叉比對。據瞭解,SMI的這個眼球追蹤技術的刷新率爲60Hz,視線預測準確度爲0.5°,精準度爲0.1°。科研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將有效改善未來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現在AI爲這句話賦予了新的內涵,卻令人細思極恐。只需掃描一下眼球,就能窺探你的靈魂,AI將以最快的速度,將人類的靈魂扒得“一絲不掛”——萬物之靈,越來越像一羣待宰的羔羊。

在理想的情況下,這項技術將有效提升未來的人機交互水平,讓機器更自然地讀懂人類的社交信號,通過非口頭的方式和人類進行互動,更好地爲人類提供個性化服務。

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着智能網絡對人類的監控和綁架將更爲深入,更加無所不在。

在Facebook震驚世界的數據泄露醜聞中,劍橋分析公司對Facebook用戶的個性分析就基於心理測驗學領軍人物邁克爾·科辛斯基(Michal Kosinski)的研究。科辛斯基發明的個人信息計算模型,只需根據簡單的個人信息就能推斷出數據提供者的個性特質,準確度高達90%以上——基於Facebook上的68個“點贊”,就可以預測用戶的膚色(準確度95%)、性取向(準確度88%)以及政治傾向(民主黨或共和黨,準確度85%),等等,操縱美國大選也由此成爲可能。

不斷進化的AI在掌握“讀心術”之後,一旦變得比人類更瞭解人類,還將喚醒哪些不爲人知的可怕力量?

在技術和算法極速發展的時代,從表面上看,是人掌控了技術和算法,但實際上,人反過來又被技術創造的物以及算法所控制。

物聯網織就人類的溫牀,卻也有着另一副惡魔面孔:門外無人時,智能門鈴可能莫名響起;洗澡時,水溫很可能突然變得異常地高;夜深人靜時,智能音箱開始播放音樂……21世紀特有的陰森詭異場景,正步步逼近普通人的生活。

人類像是一個瘸子,叫“技術”的那條腿在瘋狂發育,相比之下,叫“文明”的那條腿卻顯得營養不良,一步一拐地走入技術引領的誤區。

其實,改變世界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背後的人性。AI本身不會反叛,人類應該擔心的是自己,是控制強大技術力量的少數人。在中心化的社會結構中,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很可能會成爲少數人或少數利益集團手中的核武器,脅迫人類文明走向倒退。人類的精神境界遠遠沒有上升進化到“神”的高度,唯有去中心化的社會結構,才能讓人類實現自我制衡,hold住AI。

選一條路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