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家:警惕“寂静杀手”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日益成为影响国人生活的突出问题。2018年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6%,女性32.1%,65岁以上女性患者达到51.6%,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我国不仅骨质疏松人口比例高,而且对骨质疏松重视程度不够,50岁以上骨密度检测比例仅为3.7%。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个纪念日旨在对大众普及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预防并减少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及其他危害。本报记者专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副主任、骨科三病房主任曲敬教授,听他畅谈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被称为“寂静杀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这种疾病严重的后果便是骨折,这是导致老年人病残和死亡的直接原因。因为骨质疏松在静悄悄地进展,有时候毫无征兆便发生骨折,因此它又被称作“寂静杀手”。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刻不容缓。

曲主任介绍说,骨质疏松症容易被忽视,很多人感觉到骨头疼痛了,驼背了,腿弯了,甚至是一个喷嚏或者咳嗽导致骨折了,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骨质疏松症。一旦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折,不得不卧床了,那这个状况就不单纯是一种疾病了,这样会导致病人免疫力下降,营养状况下降,其他并发症也来了,身体状况我们形容是“摁倒葫芦起了瓢”。现在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程度几乎并列了,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很多人叫“最后的骨折”。很多高龄老人离世的原因不是癌症,不是其他疾病,就是因为骨折导致的卧床,熬到油尽灯枯。

骨质疏松的危害很大,相关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中国有4000万-8000万患者,其中60岁-70岁女性患病率为1/3,80岁以上患病率为2/3。女性每5人就有1人患病,男性每7人就有1人患病。骨质疏松导致骨折、致残率、病死率明显增高,存活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很多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

对此曲主任解释说,骨质疏松有三类,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第二类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比如慢性肾病肝病,一些代谢性系统疾病会导致骨质疏松,有些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也会导致发病;还有一类是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比如绝经期或者哺乳期女性的钙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长期累积而成

按理说,骨头是我们人体最坚硬的器官,曲主任说,骨头相当于盖房子的钢梁,在身体里起到框架支撑作用,如果骨头出现问题,框架倒塌,就会骨折。但很多人认为骨头是一成不变的,这是认知误区。骨头也是活性的,也会新陈代谢,成骨细胞帮助骨质形成,破骨细胞帮助把骨头里没用的物质代谢掉。所以说,骨头也需要被提供有益的物质帮助其生长,其中钙磷是最主要的物质。所以说,骨质疏松从概念上来说,是骨的绝对量的减少,也可以说是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打个比方,正常人的骨质好比馒头,那么骨质疏松病人的骨质就好比面包,把馒头掰开,里面是比较实的,但面包的网眼就粗大。我们通过X光、CT、核磁看病人骨的结构,会发现明显稀疏了,那骨头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大大减弱了,就变脆了,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了。

骨质疏松可不仅仅是老年病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就是一种老年病,其实并不是。曲主任介绍说,骨质疏松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群中,但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人群中。拿绝经后的女性来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分泌下降,这个时候女人容易出汗,烦躁,她们把病症都归结于更年期,其实这有可能是缺钙引起的不适。同年龄段的男性骨质疏松相对较少,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睾丸素会一直分泌,所以发病率低于女性,但也不能忽视,因为男性抽烟、喝酒也会引发骨质疏松,烟和酒里的成分阻碍钙质吸收。

而预防这种疾病应该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甚至应该从小开始。这是因为从骨头的特性来说,从人一出生开始,钙质就在人体中储存,形成大的骨库,这是一个日经月累的过程。人体不停地生长发育,到最后器官完善,都需要不断地增加补充钙量,骨量多,骨质才会好,而就算到成人阶段,骨骼停止发育之后也不是骨量储存量的高峰,大约在40岁左右是人骨骼存储的高峰,40岁以后骨量开始递减。这种退行性的老化是不可阻挡的,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允许在某个阶段,骨质加快老化。所以说,骨质疏松症不仅仅是老年病,也不只是老年人才应该补钙,那些经常过量饮酒、碳酸饮料、咖啡、长期缺乏运动的年轻人也要注意防止骨质疏松的出现。从地域上来说,我们地处北方,天气寒冷,有将近小半年的时间,大家都在屋子里活动。随着户外活动减少,阳光照射的减少,人体也会造成钙质流失,骨质损伤。因为我们的钙质要想吸收得好,必须要有维生素D的参与,而维生素D大多需要通过日光照射皮肤才能形成活性维生素D,参与骨钙的代谢,没有日光照射或者减少,维生素D产量减少,就会引起骨质疏松,这是我们所在的特殊地域造成的。

补了一辈子的钙不一定做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早有了补钙的意识,可以说,全民参与补钙,但事实上,很多人补了一辈子钙,却做错了。比如有人认为,补钙就是多喝牛奶,但很多人却忽视了量的作用。曲主任解释说,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日适宜摄入钙质为800毫克-1000毫克,也就是说要喝将近一斤的牛奶,才能补充600毫克的钙,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所以大多数人的钙摄入量远不达标。

其次,很多人注意补钙,但却没有意识到,补钙和钙吸收是两个概念,含钙的食物甚至是钙剂没少吃,可是却忽视了钙的吸收。钙和活性维生素D是黄金搭档,只要两者在一起就活力无限,活性维生素D帮助钙在骨骼的沉积,促进骨胶原合成,因此不能忽视钙的这个好搭档。维生素D是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生成的,因此又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夏季日照充足,只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皮肤吸收紫外线就能利用胆固醇生成活性维生素D。如果是冬季日照不足的情况下,或者行动不便者无法获得每天充足的日照,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

曲主任介绍说,打个比方,不是吃了钙片,钙就立刻沉积到骨头上,要有维生素D的参与,就跟我们做建筑一样,蛋白质相当于钢筋水泥,钙相当于砖,要把砖运到建筑工地上去,就需要小推车,而这个小推车就相当于维生素D,也必须是活性维生素D参与,钙才能运送到位,才能建立起高楼大厦,身体逐渐强壮起来。

对于儿童补钙,又和成年人不一样。儿童时期因为快速长身体,正是需要钙质增加身体机能的时候,需要将钙质补充到骨骼上,如果孩子偏食,吃东西差,就很容易发生钙质缺失,所以一定要钙质补足。这个时候需要到儿科看一下,量要掌握好,也不能补充太多,一些维生素补多了,可以通过新陈代谢排泄出去,但是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保护骨骼要科学运动

很多人觉得,我骨头脆了,容易骨折,骨质都疏松,更不能动了,但事实上,医学专家提醒,越是骨头有问题,就越要运动起来。曲主任说,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良药,运动本身是对骨骼一种锻炼。骨头很奇怪,不给压力它就不好好长,但是压力过大,骨头会损伤,比如之前流行朋友圈晒步数,这种快步行走、长距离行走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量力而行,而老年人很多存在膝盖等问题,所以不宜进行爬山等运动,建议选择不剧烈的运动。

必须告诫大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运动形式,安全应放在第一位,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最后呼吁大家都来关注骨质疏松,预防这种静悄悄的慢性病! 本报记者 毕嘉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