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姜辛热之性入肺经则能起到很好的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所以像一些因偶感外寒、寒痰咳喘之证可以使用干姜入药缓解。比如中医里面比较经典的小青龙汤,就是用干姜搭配麻黄、桂枝、半夏、甘草等几味药材同用,其具有很好的温肺散寒、止咳平喘的作用。

中医本就是源自于生活,造福于百姓。虽然有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和中医药并没有什么交集,但其实平时吃的很多食物都能作为中医里面的良药,它们早已在无形之中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也正因为如此,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食材往往就容易被人们忽略了它的药用价值。而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概念,或许我们的一食一餐之中就有中药的影子。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常被我们忽略的良药,它就是“干姜”。姜是厨房必备的调味品,人们几乎每天都会食用,但很多人却不知它的药用价值。

中药材干姜其实就是将采收后的生姜洗净晒干或者用低温烘干。干姜的味辛而性热,属于常用的温里散寒之药,入药具有极好的散体内诸经之湿寒、温通人体一身之阳气的作用。

姜作为一种食材已经很难追溯它最早的使用历史了,而作为一种中药材来将,干姜早在数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便已经有了详细记载。《神农本草经》中将干姜列为中品,并说它入药最能温中而止呕、通阳而除湿痹。

在《医学启源》中经过总结则说到,干姜入药可“通心气,助阳,去脏腑之沉寒,散诸经之湿寒”,可以说已经是很全面地介绍了干姜的温中散寒、温通阳气的作用。

而至近代以来,经过现代中医的总结和研究则认为干姜主要有‘温中、温肺、温阳’这三大作用。

1、干姜入药温中的应用。

干姜味辛烈,性温燥,最能暖中焦而温中散寒、温脾胃而健运脾胃,入药可解腹中之湿寒冷痛之症。

当人们因寒气侵袭、脾胃虚寒之时常会出现腹中冷痛、寒呕吐泻等情况,此时可用生姜配伍人参、白术、甘草等入药缓解;若是因为过食寒凉之品导致的脾胃食寒滞食积、脘腹疼痛,则可以用干姜搭配神曲、麦芽、陈皮、吴茱萸等药同用。

还有时间人们因脾胃虚寒而呕逆不止,也是可以使用干姜入药的,此时可以将干姜和人参、椒目、半夏等同用;若是还伴有腹中泄泻冷痛的情况,则还可以加入黄连、黄芩等药来缓解。

2、干姜入药温肺的应用。

干姜辛热之性入肺经则能起到很好的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所以像一些因偶感外寒、寒痰咳喘之证可以使用干姜入药缓解。

比如中医里面比较经典的小青龙汤,就是用干姜搭配麻黄、桂枝、半夏、甘草等几味药材同用,其具有很好的温肺散寒、止咳平喘的作用。

而有时间出现咳嗽而胸腹闷满的情况,则可以用干姜和川厚朴、五味子、麻黄等药材同用,能起到较好的温肺降逆、行气除满的作用。

3、干姜入药温阳的应用。

干姜味辛烈,性温热,入药还有较好的温通阳气的作用,对于一些亡阳体虚之证可以起到很好的救急作用。

当出现一些亡阳之证伴有真阳衰弱、四肢虚冷、体寒战栗甚至唇口出现青紫之色的时间,则可以使用干姜配人参、白术、附子、肉桂等药材同用,可起到很好的回阳救逆的作用。

在中医里还有一个经典的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方剂叫做四逆汤,正是以干姜和制附子、炙甘草同用,今人多此次方为基础加减应用,在温阳散寒方面凑效甚好。

不过,姜虽然是一种食材,但干姜作为药材来讲其温化寒湿之效虽好,在生活之中却并不宜多用。尤其是因它辛散而燥热,对于本身体质属于阴虚而燥热的人,更是不宜接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