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兵馬嫺熟之後,黃帝就帶着人對那些愛出頭的、愛鬧事的、不服管教的部落進行了一次嚴厲的棍棒教育,這下很多部落都認識到了黃帝的厲害,紛紛表示願意聽話好好的。黃帝這個人不一般就在這裏,雖然部落們都歸附了,他卻不着急就去收拾蚩尤,一來呢蚩尤仍然強大,當下就去硬碰硬,萬一事兒不對付,誰敢保證這些臨時歸附的部落不會上演一個臨陣倒戈呢。

(一)黃帝和他的繼任者們

在距今四千多年前,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還沒怎麼開發,到處是一片蒼莽,交通肯定不像今天這麼發達,更沒有高鐵了,但是環境要好很多,霧霾這個東西幾乎沒有,大霧只是很單純的水汽的凝結,緊鄰着長江、黃河,景色優美,土地也很肥沃,尤其是黃河這邊,九曲黃河天上來,浩浩蕩蕩出秦川,一路向東,奔流到海……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一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

白話說《史記》

(就像這個樣子)

勤勞,可能真的是我們這個民族自帶的屬性,擁有這麼大一片物產豐盈的土地,我們的祖先並沒有變得好喫懶做、不思進取,而是早早的就加滿了“耕種”這一技能點,這都要感謝帶領大家勞動致富的帶頭人——神農氏。但我們這個故事開始的時候,神農氏經過幾代的領導,已經漸漸地失去威望了,這片土地上的各個部落誰也不服誰,也都不服神農氏,於是乎搶地盤、搶人頭的事情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白話說《史記》

天下的這些個部落整天打來打去,不幹正事,影響十分惡劣,終於就有人看不下去了——不行,不能整天這麼鬧騰,神農氏也不出來管管,行吧,他不管,我來管。這個人誰呢?

公孫軒轅,就是我們傳說中的黃帝。

白話說《史記》

(我就喜歡這個睥睨的眼神兒)

黃帝這個人呢,一出生就帶着一股靈氣,很小的時候就會說話,長大之後更是十分的聰明和機敏,一看就屬於那種有思想、有魄力、有辦法、有遠見的人。他眼瞅着神農氏管不了各個部落之間的衝突,就趕緊自己帶着人操練起了兵器——槍桿子裏面出政權嘛,偉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在兵馬嫺熟之後,黃帝就帶着人對那些愛出頭的、愛鬧事的、不服管教的部落進行了一次嚴厲的棍棒教育,這下很多部落都認識到了黃帝的厲害,紛紛表示願意聽話好好的。

白話說《史記》

可是有一個勢力十分強大的部落表示不服,誰呢?九黎部落,這個部落的領袖就是大名鼎鼎的蚩尤。蚩尤不服啊,我就是得鬧騰,你能把我怎麼樣,我就是願意欺負欺負小部落,收收保護費,怎麼地?

白話說《史記》

黃帝此時只是瞅了他一眼,並沒有表態, 爲啥呢?因爲這個時候蚩尤確實很強大,有一些傳說中提到蚩尤有八十一個弟兄,意思是人後面有八十一個部落跟着,這個在《史記》裏面並未提到,我們作爲一個側面可以看到九黎部落當時是人多勢衆的,那個時候嘛,人多力量大。

白話說《史記》

黃帝這邊把大部分愛鬧事的部落都管教住了,威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個時候炎帝部落出來送助攻了。炎帝部落是哪個呢?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神農氏,因爲這個部落以前有位領袖教大家刀耕火種啥的,是致富帶頭人,威望很高,大家擁護他爲炎帝,當然,此時這個炎帝已不是最初教導大家耕種的那位優秀領導了,而是他的後人,導致神農氏衰落的後人。這個炎帝一看各個部落都變得安安生生、老老實實的,就跑出來耍自己的領導權威了,這一下所有部落都看不下去了,你這整的,大家鬧彆扭你不管,剛生活安定了你出來耍威風,於是乎識時務者爲俊傑,呼啦抄的都一股腦跑到黃帝的旗下了。

白話說《史記》

黃帝這個人不一般就在這裏,雖然部落們都歸附了,他卻不着急就去收拾蚩尤,一來呢蚩尤仍然強大,當下就去硬碰硬,萬一事兒不對付,誰敢保證這些臨時歸附的部落不會上演一個臨陣倒戈呢?再者,隔壁還有一個炎帝正等着自己跟蚩尤打起來呢,萬一兩敗俱傷,炎帝豈不是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黃帝在大家歸附了之後,並沒有着急去興兵伐罪,而是踏踏實實的修養德操、整訓軍隊,推演五氣的變化,教化百姓耕種,安撫萬民休養,查看四方的情況,在慢慢地提升着自己的威望和實力,以求厚積薄發。

白話說《史記》

經過了這樣的一段積累,黃帝纔開始了自己的征途。他率領自己的軍隊首先向日漸衰微的炎帝發起了挑戰,雙方在阪泉這個地方大戰了三次,炎帝部落慘敗而降,這時候其他部落一看,這還等什麼,表現忠心的時刻到了,紛紛推舉軒轅爲天子,取代神農氏,稱爲黃帝。(我們看這個時候還不興推辭,以後也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流行自己攛掇底下人擁戴自己稱王,然後自己還得推辭幾遍,以表謙遜,其實就是虛僞,黃帝就沒有這樣)

蚩尤當時很可能投的是反對票,只不過反對無效。於是回去之後,蚩尤就帶着自己的部落開始鬧事,不服呀!

白話說《史記》

(國寶是你麼國寶?)

黃帝此時已爲天子,大手一揮,應者雲集,帶領着大小部落與蚩尤在涿鹿展開了決戰。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上古大神間的戰鬥,參戰雙方均是傳說中的泰斗級人物,隨便拉出一個來都是某個領域的開山之祖,用西方的話來講這是一場泰坦級別的較量,真正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蚩尤,這也是唯一一位能稱得上是黃帝對手的人,自他之後,黃帝南征北戰不再有值得稱道的對手。

白話說《史記》

(就比如這位)

打敗了蚩尤之後,黃帝便開啓了征服的旅程,哪裏不服打哪裏,打服了就找下一個,跋山涉水,從不止步。今天,有人說我們中國人文弱,不尚武,不講究征服,難道我們這麼大的國土是充話費送來的麼?那都是前輩們指哪打哪,打哪得哪收來的!黃帝的時候我們的勢力範圍已經是東邊到海,西到寧夏、甘肅,北到懷來,南邊到了湖南、四川一帶,只這一片面積,放歐洲估計就頂上伊比利亞半島加亞平寧半島加巴爾幹半島面積之和了吧?爲什麼我要說這幾個,因爲這不是西方文明起源時代鼎盛的勢力範圍麼……就打了這麼點兒地盤,也敢提“尚武”二字。

白話說《史記》

開疆拓土是每一代人王聖主必備之功業,但並不是全部。黃帝在爲我們民族打下廣袤的生存空間後,廣納賢良,教化百姓,研習天地四時陰陽的變化,制定禮法儀規,造文字、製衣服、營殯葬,真正爲我們的文明按下了開始鍵,爲此,我們追思他爲我們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

白話說《史記》

黃帝去世之後,他的孫子顓頊和曾孫嚳相繼繼位,帝號分別是高陽和高辛。中學的時候我們學過屈原的《離騷》,第一句便是“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提到的就是黃帝的孫子顓頊高陽帝了。這兩位繼承者均沿襲了黃帝的作風,繼續完善曆法、節氣、禮儀、倫常等事情,進一步擴大了我們文明的影響力,使天下四方各個地方的人們都前來歸服。

白話說《史記》

(《五帝本紀》中還有堯、舜兩位明主,因篇幅限制,放在下一章講述,文章內容來自本人對《史記》的一些理解和翻譯,雖態度十分恭敬,然水平非常有限,對《史記》中未提到的事情本人也無法做過多的引申,希望大家多多擔待,權當娛樂一看,不值深究,謝謝理解,歡迎大家繼續欣賞下一章《白話說史記(二)唐堯、虞舜的禪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