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我当时的老板送我和另一个女同事去参加一个技术培训。

培训总时长为期三天半,一共有七节大课。地点是在一个相当高大上的酒店,租用了昂贵的会议室,培训方还提供食宿。

一开始我并不清楚这个课程要交多少钱,反正所有费用都是公司出,我就没关心。

到了培训会场,和我一起的女同事掏出纸笔,带出一张这个培训的宣传单,上面有价目表。

价目表上的数字令人咂舌:

三天半的课程,培训费用总计一万八千元(我跟同事两人加起来就是三万六),小班形式,一个班上差不多二十几个学员。

我还特意问了同事:“这个,培训费用只是虚标的吧?实际没这么高吧?”

她很奇怪地看我:“为什么要虚标?人家本来就值这个钱。这个讲师是美国来的,做这个技术培训已经接近十年了,专家级别,很厉害的。”

然后看看那位在讲台上,正跟助教老师说话的培训师:“咱们老板说了,这位讲师据说明年就退休啦,人家赚够了钱,不想全球飞,以后决定享受人生啦。”

下课后我搜索了一下我上的这个课程,发现,讲师和培训方是这样分钱的:

培训方负责搭建平台,吸引流量,招揽合适的讲师,然后把课程推销出去;

讲师就负责自己写课件,到处飞来飞去地讲课,有些讲师还会顺带着把教材课件出版成书赚版税。

赚到的钱,培训方拿大头,差不多三分之二,讲师拿小头,差不多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给我们上这三天的课——按二十位学员计算——这位技术专家,可以赚到接近十万元!!

2016年,算一算,我把当时的年薪、补贴、福利等等所有的收入,七拼八凑加起来,也勉强够到十万而已……

而那位技术专家,三天就赚到了哦!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那次培训,给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技术上的提升,而是让我对职业规划,有了一个全新角度的理解。那就是:

你并不需要一定成为某个公司的高管,你并不需要一定去成为谁的上司,也可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风生水起。

-2-

回头想想,我身边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

有一位同行,我们都叫他宋老师。

宋老师今年三十九岁,担任好几家公司的软件测试顾问。

他平日的生活状态非常令人羡慕:

每周固定有四个上午和一个下午,分别去不同的公司参加会议、拿出方案、实施规划,坐在专门为他准备的办公室里办半天的公,下班。

宋老师从二十几岁,刚工作没几年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职业路线:

“我总有一天要成为自由职业者,不再做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那你不想升职加薪,当主管,当上司,当老板吗?”有人问。

“我对当领导一点兴趣也没有。不仅不想给别人当领导,也不想开公司给很多人当老板,我就想自己干,我不喜欢管别人,也不喜欢别人管着我。我最想要的生活状态就是:通过自律、自我驱动的内核,去赚到有尊严的收入,养家糊口。”

但是,仍然有人质疑:“我还是觉得在公司努力升职到管理层比较靠谱。三十岁之前如果升不到管理层,人生大概也就没前途了。”

然鹅,对于这种言论,宋老师选择用实际行动打脸。

现在他同时给好几家公司做技术顾问,虽然不是谁的领导也不是谁的上司,但他的收入已经远超和他一样四十岁的大部分同龄人的收入了。-3-

在宋老师的自由职业者圈子里,还有很多和他情况类似的人。

有一位资深销售,对自己行业的市场了解非常深刻,经验也很丰富,从职场上最后一家公司离职之后,利用自己多年存下的人脉,独自跑业务,做成一单能吃半年;

还有一位图书经纪,是一位大姐姐,她虽然名义上隶属于一家经纪公司,但是并不需要朝九晚五地坐班,

每天可以在家里工作,在网上发掘有价值、有潜力的书籍和作者,帮助他们出版,如果作者写红了,那她也会分到很多佣金,感觉很像星探!

还有一位据说是律师资格考试一年全过的狼灭,在律所工作了几年之后,就像宋老师一样,跟多家公司签订顾问合约,每周固定时间分别去不同的公司,处理法律事务——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创业公司在法务工作方面,

更倾向于跟律师的这种类型的合作,因为大多数小公司并不需要一个单独的法务部门,甚至也不需要法务整天坐班,只要有一天过来处理一下纠纷和合同,需要法务出面的时候,他人在就好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而且,可以预见,会越来越多。

三十岁以上的中年人,选对了自己的路,哪怕没当上什么公司的高管,也一样活的自由而惬意。

-4-

结语:

我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把职业规划限制在“升职加薪,当高管”这样一条固定的路线上。

其实你完全没必要把自己的职场生涯设计得如此狭窄。

说来说去,每个人都只是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而已,那何必非要去挤同一条路呢?为什么走上公司的管理层,就是你人生升级的唯一途径呢?

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公司,大企业也好,小团队也好,整个公司的架构,都是金字塔形状的,能走到顶端的,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

而处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关于职场形态的发展,一个相对靠谱的预测就是:

传统的雇佣市场不会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每个人,作为单独的发光个体,凸显自我价值的时代会逐渐到来。

到了那时,每一个人才都是特别的,只要找到合适的平台,ta的价值就会迅速崛起。

很多小伙伴会在私信里问我:

我想升职,我想晋级,我想当高管……我该怎么做?

当你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真的适合做管理型人才、走管理这条路么?

要知道,公司对于管理人员,不论是高管还是部门经理,要求都不低,通常都需要从业者具备多种综合能力,比如:足以服人的专业技术能力:

你当了别人的领导,总不至于在专业水平上技不如人吧?否则在你手下的谁会服气被你管?全面的管理能力:

时间预算,财务预算,组织调整,跨部门写作……这些都要会,而且,要精通!你确定?还有沟通能力、谈判能力、演讲能力,聆听能力,安抚小伙伴的能力……

我见过不少出色的专业人才,自从当上某某管理之后,在那个岗位上反倒变得无所适从,状态一落千丈,连自己擅长的事情都做不好了。

或许,在公司里忙忙碌碌,当着高管拿着高薪却仍然感到彷徨迷惑的人当中,有很多,其实更适合自己做一份事业——只是,这一点,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说到底,职业发展这种事,最后还是得你自己决定。

因为,这世界上,恐怕只有你最了解自己了。

做管理,还是当专家;在公司晋升,还是做自由职业者;

到底选择哪个方向,取决于你的工作价值观,以及,你希望这一生将要如何度过。

而这个判断,最好,在三十岁之前,就给自己一个大概的方向;

剩下的,就是朝着实现目标,努力、沉淀就好……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