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商報:對於後疫情時期的藝術市場,有人唱衰,有人認爲也可能有報復性的增長。董夢陽:新環境與新市場之下,希望能夠吸引一些對於藝術本身真正有需要的收藏者入場,而不只是那些將藝術等同於金融的人,我其實想在這方面做一些挖掘。

近日公佈了最新的日程安排的2020藝術北京博覽會,將於6月底開幕且畫廊參展費用減半。而這也被業界視爲今年全國範圍首個開啓的線下藝博會。藝術北京總監董夢陽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劇透”了正在籌備中的藝術北京,板塊設置、門票價格基本與去年持平的基礎上,側重VIP工作並與美術學院廣泛地合作專題展、主題展。對於藝博會及一級藝術品市場的前景,董夢陽表示不必過於樂觀或悲觀。藝術市場“降速”歸於“常態”,要求從業者堅持專業與求變的並行。對於香港巴塞爾線上試水不盡人意的表現,董夢陽表示線上與線下的配合打通對於藝博會主辦方來說也是個待解的問題。

北京商報:今年的藝術北京,畫廊的參展情況和版塊設置等方面有怎樣的變化?

董夢陽:今年的活動正在籌備階段,仍將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與大家見面,除了展陳設計上的一點變化,規模和往年差不多。當代藝術、經典藝術、設計藝術、公共藝術四大板塊的設置,以及門票標準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受疫情影響,一些國外畫廊受入關的政策和往來成本所限,很難成行。對於一些畫廊機構的缺席,今年的活動現場北京畫廊協會將有一個大空間的展位,以便呈現未能參展畫廊的作品。所有的核心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同舟共濟。

北京商報:加大VIP的工作力度,並注重與學院的合作展成爲今年藝博會的重點,對此您是否能談談具體的安排與考量。

董夢陽:新環境與新市場之下,希望能夠吸引一些對於藝術本身真正有需要的收藏者入場,而不只是那些將藝術等同於金融的人,我其實想在這方面做一些挖掘。長期以來,中國藝術市場總是與保值升值的概念掛鉤,大家總是關注投資價值,我認爲後疫情時期應該更多去反思藝術的欣賞價值、社會價值和精神價值。今年我們將與中央美術學院合作,做一些有學術高度的專題展。同時也將持續引入講座、論壇,豐富藝博會的內容,也希望通過藝術的商業實踐來推動藝術教育。

北京商報:非常時期香港巴塞爾試水線上,在業界輿論中體驗與成交都不盡人意。今年的藝術北京是否會考慮增加相關業態?

董夢陽:香港巴塞爾轉向線上也是無奈之舉,難免會遇到許多問題。現在的藝術、文博行業都在摸索與互聯網結合的成功可能。我們會嘗試做一些線上的活動,幫助線下交易的推廣。

對我們來說,需要思考線上線下如何配合、打通的問題。目前正在與一些平臺接洽,看是否能夠做一些線上的藝博會展示,包括大家喜聞樂見的直播,都在考慮中。

北京商報:對於後疫情時期的藝術市場,有人唱衰,有人認爲也可能有報復性的增長。對此您怎麼看?

董夢陽:我並不認爲也不期待此次新冠疫情之後,藝術市場會迎來報復性的消費。任何事情,良性的發展都是基於規律和常態化。中國藝術品市場從開始就在“200邁的疾速通道上”,但這樣的狀態終將改變。藝術不是可以一天暴富的行業,而是真正長久的,逐漸培養形成的。

我不反對藝術品的金融化,因爲它具備金融屬性,但是根本源於人們對它的需要和喜愛。後疫情時代,人們的觀念需要發生改變。“降速”之後看風景,是比期待井噴、高速更有意義的事情。

北京商報:對於一些比較悲觀的一級市場的從業者,您有怎樣的建議?

董夢陽:現在的悲觀,可能也是由於以前的過於樂觀。市場需要誠信與專業的服務,這是未來的必經之路,是收穫商業上回報的前提。對於創作者和經營者來說,多元與謀變是必備的技能。創作上總是強調百花齊放,經營也是如此。一種商品、一種服務,在市場上很難生存。作爲藝博會來說,也需要豐富和多元起來。

北京商報:在決定參展費減半之前,是否想過非常時期停辦本屆藝術北京?

董夢陽:沒有,市場信心比什麼都重要。在市場好的時候,大家一窩蜂進入;市場不好時離開,這樣過於投機了。受疫情影響停滯了這麼久,大家也都有願望看看市場的反饋,對藝博會有需求。基於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選擇參展費減半,因爲畫廊相對弱小一些。市場不好的情況下,誰也不能孤立地置身事外,需要抱團共謀生存和發展的可能。

北京商報:走到第十五屆,藝術北京一直標榜的面向大衆、下沉市場,以及“立足北京,完善亞洲”的宗旨是否還在堅持?

董夢陽:這一直以來都是我的理想,不是變與不變的問題,而是如何做得更好。讓大家更容易接受好的作品,破解大衆對於藝術理解上的誤區。不要光看名頭,不以尺寸大小衡量價值,拒絕一味認符號性的作品……這些收藏態度的進步,也會倒逼着每個環節都要有專業的態度,促成博覽會乃至整個行業的進步。

相關推薦
  • “博物館+”熱起來,點亮民衆文化生活
  • 古籍文獻修復博物館——尋找文獻中的歷史
  • 張大千藝術博物館以“八德園”爲藍本,預計明年9月完工
  • 國寶很“有戲”,博物館文物是否需要“流量”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