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所說的叛國賊,是指至德元載(756年),安祿山攻陷長安的時候,擔任給事中的王維,出任安祿山的僞職。

身爲當時最大詩人之一,號稱“詩佛”,作爲田園詩派代表人物的王維,爲什麼會接受安祿山的僞職,從而成爲他一生中最大的人生污點呢?

(王維畫像)

第一,王維被安祿山抓到後,曾試圖拒絕,但是沒有成功。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由於唐玄宗判斷錯誤,安祿山節節勝利,最後攻陷唐朝的東都洛陽,在洛陽稱帝。

接着安祿山西進,攻破潼關天險。唐玄宗帶着一家老小及文武大臣往成都逃竄。王維來不及跑掉,被安祿山給抓住,抓到洛陽,關在菩提寺裏。當時,因爲王維的名氣很大,安祿山讓他出任僞職。

一開始,王維並沒有同意,他弄了一些瀉藥喫,想把自己瀉脫形,這樣,給人一種重病的感覺,避免當安祿山的官。但是,安祿山並不同意,依然要求他出任僞職,也擔任給事中。

第二,安祿山對那些不願意爲他的僞朝服務的人,用了殘忍的手段進行處理,讓王維害怕。

對那些不願意擔任僞職的人,安祿山用非常殘忍的手段對待他們。據史料記載,當時安祿山抓到一些樂工,讓他們爲自己奏樂,但是一個名叫雷海清的樂工不願意,還把樂器扔在地上。安祿山大怒,用殘忍的手段肢解了雷海清。

(安祿山劇照)

大約這件事給王維的觸動很大,讓他害怕了,他當時寫了一首詩《凝碧池》,其中有“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絃”這麼幾句,說明了他當時內心的憤怒和無可奈何,因此才擔任了僞職。

第三,王維的榮辱觀,決定了他並沒有太把出任僞職認爲是人生的大恥辱。

王維由於天性崇尚自然,又由於他屢次在官場中不得志,讓他在天寶後期的時候,雖然依然擔任着朝廷命官,但其實已經是過着一種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對政治的興趣已經不濃,個人情趣更多地在大自然那裏。因此,家國大義、忠孝節義這些儒家思想對士人知識分子的要求,對他的影響已經不大。所以,他並沒有把出任僞官,認爲是一件恥辱的要人命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已經反抗過,但是沒有成功,因此就隨遇而安,出任僞職了。

而且王維出任僞職,只是一種象徵意義,他實際上在這個職位上,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依然還是過他的半隱居生活。

他的這種情況,有點像曾出任汪僞政權僞職的周作人。也是由於人生趣味的不同,讓周作人做了那樣的選擇。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王維雖然擔任了僞職,但是,他最後的結局卻還不錯。

(唐肅宗劇照)

唐肅宗在靈武即位,遙尊唐玄宗爲太上皇,最後打回長安,並把安祿山攆出洛陽,同時安祿山又被他兒子殺死後,唐肅宗對那些曾擔任僞職的人,進行了嚴厲的清算,絕大部分被處死。

王維本來也是處於被處死的行列,但是當時他的朋友裴迪把王維寫的《凝碧池》這首詩給唐肅宗看,表明王維內心是傾向於唐天子的。同時,王維的弟弟王縉,因爲是一直追隨唐肅宗的官員,而且深受唐肅宗信任(當時是刑部侍郎,後來出任宰相),他向唐肅宗求情,表示自己願意不當官,贖哥哥王維的罪。因此最後唐肅宗並沒有處死王維,只是降了他的官,讓他擔任太子中允,後來還升他爲尚書右丞(尚書令的副官)。

需要再說明一點的是,王維雖然擔任了僞職,但他可能是被後世批評得最少的一個人,大家更多的還是肯定他,尤其他的詩畫音樂,後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參考資料:《舊唐書》《唐會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