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傷中心邱志華主任表示,以往臨牀救治多采用多科會診模式,但這一定程度上耽誤了救治的 “黃金時間”,同時易出現漏診,增加併發症的發生,導致致死致殘率升高,株洲市中心醫院在成立創傷中心,併成爲湖南省創傷救治聯盟副主席單位後,執行創傷一體化綜合救治模式,並組成由急診科、神經外科、創傷骨科、心胸外科、普外科、介入血管科、婦產科、麻醉手術科等多學科專家的創傷MDT救治團隊,急診重症醫護團隊作爲堅強後盾,前移救治陣地,完全告別以往的會診模式,使創傷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救治,極大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減少了嚴重創傷的致死致殘率。2名患者經過創傷MDT團隊的快速評估與處理後,在30分鐘以內做好了氣道與循環的穩定,頸椎保護、傷口的初步處理、骨折的初步固定、多個靜脈通道的建立,並快速申請進行了輸血治療,做好相關術前準備。

文 | 急診科 劉盼 宣傳科 宋璽

近日,隨着各行各業復工率不斷上升,暗淡的城市如睡夢初醒。所謂“復工復產,先暢交通”,車輛和行人亦日漸增多,在復工大潮湧進城市的同時,道路交通隱患亦浮出水面。

3月17日傍晚,我院院前急救中心值班人員從株洲縣同時轉運過來2名因摩托車與小汽車發生車禍的多發傷患者。由於患者病情危重,我院院前急救人員提前30分鐘通過遠程網絡與院內急診科取得聯繫並彙報病情,急診科值班醫生立即上報並啓動院內創傷MDT團隊。2名重傷患者尚在轉運途中時,急診科副主任邱志華早已根據遠程傳送的患者病情將MDT團隊分工部署到位,8名醫師及4名經驗豐富的護士立即準備就緒。

當患者到達急診科時,急診科第一時間開通搶救的綠色通道,分組爲2名重傷患者進行快速救治。

其中58歲的患者張某診斷爲右股骨下段伴髁間骨折、急性中型閉合性路腦損傷、頭皮撕裂傷、急性閉合性胸部損傷、左側氣胸、雙肺挫傷、多發肋骨骨折、右側視神經挫傷待排、多處軟組織挫裂傷等。另一名55歲的患者王某診斷爲:骨盆等多處骨折、急性閉合性腹部損傷、創傷性腸穿孔、急性閉合性胸部損傷、雙側肺挫傷、雙側胸腔積血、頭面部多處損傷、急性中型閉合性顱腦損傷、左頂葉腦挫裂傷、頸椎損傷、齒狀突上緣骨折、頭面部多處皮膚挫裂傷並缺損、多處軟組織挫傷等。

2名患者經過創傷MDT團隊的快速評估與處理後,在30分鐘以內做好了氣道與循環的穩定,頸椎保護、傷口的初步處理、骨折的初步固定、多個靜脈通道的建立,並快速申請進行了輸血治療,做好相關術前準備。

當患者家屬們趕來急診搶救室時,見到兩位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後,感激萬分,並對我院急診創傷團隊的救治效率和能力讚不絕口,表示積極配合後續救治方案。

隨後2位患者轉入急診科EICU內,急診科主任譚鈺珍帶領其團隊完成骨折支架牽引外固定,顏面部複雜污染及下肢開放性創面的修復,以及急診重症醫學醫治、營養支持等治療。同時聯合普外科、創傷骨折、心胸血管外科、脊柱外科、消化內科團隊協作繼續爲兩位患者後續氣道管理、循環穩定,臟器功能保護、感染及血栓防控內科、眼科、影像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多次評估,最終順利完成後續手術治療。目前2名多發傷患者均已脫離生命危險,轉入普通病房。

王某術後穩定轉普通病房

張某術後穩定轉普通病房

夜幕褪去,紅日升起,株洲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一如既往上演着現實中的“生死時速”,一幕一幕劫後餘生背後是一羣可愛的白衣使者在前線堅守併爲之默默付出。

相關鏈接

隨着社會的發展,創傷與日俱增,嚴重創傷的死亡率、致殘率居高不下,多因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高能量損傷,導致顱腦、胸腹部、脊柱四肢等損傷,嚴重創傷導致的嚴重併發症也是導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

創傷中心邱志華主任表示,以往臨牀救治多采用多科會診模式,但這一定程度上耽誤了救治的 “黃金時間”,同時易出現漏診,增加併發症的發生,導致致死致殘率升高,株洲市中心醫院在成立創傷中心,併成爲湖南省創傷救治聯盟副主席單位後,執行創傷一體化綜合救治模式,並組成由急診科、神經外科、創傷骨科、心胸外科、普外科、介入血管科、婦產科、麻醉手術科等多學科專家的創傷MDT救治團隊,急診重症醫護團隊作爲堅強後盾,前移救治陣地,完全告別以往的會診模式,使創傷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救治,極大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減少了嚴重創傷的致死致殘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