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時訓》:“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爲蜃(在古代,冬天很少看到野雞,而蜃類會大量繁殖,故古人認爲是野雞飛入水中變成了大蛤,因爲它們身上的花紋和色彩非常相像。提醒人們要注意保暖,多添衣服)。”

前段時間我們發了一篇叫《日本人來中國種地,卻讓農民笑話了5年,5年後農民剩下的只有羨慕》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宗旨就是希望咱們農民能夠適當的休耕,讓土地更健康更肥沃。

過去是因爲要解決溫飽問題,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必需品和糧食除了自己生產外,也有能力進口了。讓土地輪流休養生息的這種做法在國外發達國家早已經有了。而且休耕不是讓土地荒蕪,而是讓其“休養生息”,用地養地相結合來提升和鞏固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讓土地的價值更大,也更加持久。

在南方“一季休耕、一季雨養”,將需抽水灌溉的冬小麥休耕,只種植玉米、馬鈴薯和耐旱耐瘠薄的雜糧雜豆,減少地下水用量;在西南荒漠化地區,選擇25度以下坡耕地和瘠薄地的兩季作物區,連續休耕一到三年,可改善土質,讓土壤更加肥厚有力。

小編給大家的建議是:這個冬天,如果你選擇休耕,那麼記得在你休耕的土地上種植田菁、紫雲英等豆科植物,這些植物有很強的固氮能力,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爲你的土地明年種植省下一大筆化肥錢。其中紫雲英爲重要的綠肥作物和牲畜飼料,嫩梢亦供蔬食。該種根、全草和種子可入藥,有祛風明目,健脾益氣,解毒止痛之效。紫雲英還是是中國主要蜜源植物之一。

咱農民搞休耕,也還是要把錢賺了的!

《日本人來中國種地,卻讓農民笑話了5年,5年後農民剩下的只有羨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