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神只保護和拯救真誠信奉耶和華的人和民族,對於不信奉耶和華的人和民族將在末日審判中與人間其它罪惡一起被清算,這是《聖經》中的最大缺陷。從而形成了排它和與其它信仰勢不兩立的民族宗教觀,爲信奉者提供了一把雙刃劍,使殖民主義者找到了爲惡的依據,甚至可以先作惡、再懺悔、獲解脫。撒謊毫不臉紅,破壞反倒有理,侵略理直氣壯,就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利用《聖經》推行社會達爾文主義,進行種族歧視甚至種族滅絕的體現!

美國的一些政府官員,常常指責我們中國人缺乏宗教信仰,認爲他們纔是經過宗教“善”的洗禮,聖潔而文明的人。

利用這次全國人民都在抗疫,自覺隔離、極少出門的機會,我開始閱讀《聖經》。

我一直想弄弄清楚,這個嘴裏念着上帝、長期吸吮着《聖經》的思想乳汁、連就職宣誓都要摸着《聖經》的國家,爲何滿世界幹壞事,肆無忌憚地搗亂、破壞和殺人。我們把一切高科技首先用於民生,他們卻把一切高科技首先用於戰爭。立國僅僅244年,竟打了222場戰爭。

我想知道上帝究竟是怎麼說的,難道他們真的不怕被末日審判嗎!

從2月6日至3月中旬,我看完了《聖經》,對《聖經》有了初步瞭解,現拋磚引玉,試談一二。

一、《聖經》的內容梗概

《聖經》所表達的宗教信仰,最初只是猶太民族的宗教信仰,直到公元1世紀這一宗教信仰被羅馬帝國接受之後,才逐漸成爲廣泛的、世界性的宗教信仰。

《聖經》分舊約和新約兩部分。

舊約是神(耶和華或上帝)與猶太民族的舊的約定,記述了猶太民族自遠古至公元前425年的若干重要歷史。包括:1、史前時期;2、離開埃及在迦南建國時期;3、王國鼎盛時期;4、被擄時期;5、迴歸時期。舊約形成的年代爲從遠古至公元前425年。新約是神與猶太民族的新的約定,絕大多數篇章是耶穌身邊12門徒中的人所寫,記述了耶穌的生平和神蹟,提示上帝之子已經來到人間,他把自己的生命祭獻給了上帝,贖清了一切人的罪,讓人們繼續忍耐,等待上帝之子拯救我們那一天的到來。新約形成年代爲公元1-2世紀。

舊約的五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遠古至公元前1450年,記述了猶太民族神創造世界的傳說,以及雅各帶領猶太民族於公元前1880年離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即今天的伊拉克地區)寄居埃及的430年曆史。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公元前1450年至公元前1011年,記述了猶太民族由於在埃及長期遭受不平等待遇,在民族首領摩西的帶領下離開埃及,根據神的旨意攻取迦南(即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並在迦南定居的歷史。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公元前1011年至公元前721年,記述了猶太民族建立聯合王國,達到鼎盛的歷史時期。但好景不長,公元前931年,王國分裂爲南北兩部分,北面是以色列國,首都撒馬利亞;南面是猶大國,首都耶路撒冷。公元前721年,北面以色列國被亞述國佔領,聯合王國宣告結束。

亞述佔領以色列後,亞述國王採取了嚴厲的種族遷徙政策,將北國以色列人大多數遷移到亞述帝國各處,同時將其他附庸國的人民遷到撒瑪利亞地區居住,因此撒瑪利亞人乃是北國以色列人被留下來的少數與被遷移進入撒瑪利亞的各個不同民族通婚的後代,因而遭到猶大國猶太人的鄙視。

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公元前721年至公元前537年,記述了北面以色列國被亞述滅亡之後,南面的猶大國也於公元前586年被巴比倫佔領,耶路撒冷被巴比倫王犁爲平地,原猶大國的人民也隨之被擄到巴比倫,史稱被擄時期。

第五個歷史時期是公元前537年至公元前331年,由於公元前537年巴比倫國被波斯滅亡,波斯國王允許猶太人迴歸故土,故稱迴歸時期。

《聖經》舊約的最後一篇“瑪拉基書”寫於公元前425年,直至公元1世紀耶穌出現,期間400年爲空白。在這400年當中,迴歸故土的猶太民族又相繼經歷了希臘和羅馬兩個王國的長期統治。

希臘統治始於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統治始於公元前63年,羅馬征服希臘之後建立了羅馬帝國,統治地中海一帶前後500年。公元70年,耶路撒冷聖城被羅馬摧毀,猶太人被趕出故土,從此流散於世界各地,成爲沒有祖國的民族,直至1947年二戰之後重新成立以色列國。

猶太人的遠祖是古代閃米特人的分支希伯來人,起源於約公元前4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曾旅居埃及430年,之後又回到迦南,僅在聯合王國時期輝煌了短短一百多年。由於猶太民族人數的弱小和地理位置的侷限,加之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的兩河流域,隨着時間的推移,周邊強國頻出,北有亞述、南有埃及、東有巴比倫、巴比倫以東有波斯,歐亞交界處有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馬其頓以西有羅馬等等。這些先後出現的強國都曾徵霸這一帶,兵鋒所及,城市化爲灰燼、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猶太民族就是在這樣一種險惡的環境中走過來的。

舊約記述猶太民族的歷史遭遇,是充滿辛酸、苦難、悲憤和祈望的。他們不可能戰勝周邊任何一個強國,要想獲得平安,只能祈求上帝。因此,當他們經歷苦難的時候,總把一切苦難歸結爲是上帝對他們的考驗,是對他們忘記或沒有誠心敬奉上帝所得到的懲罰,同時相信上帝一定會來幫助他們消滅對手、拯救他們出離苦海;而當他們獲得平安幸福之後,也都首先歸功於上帝對其子民的保佑和贈予,因而在他們的信仰中,充滿了對上帝的頌讚!

新約作爲舊約的續篇,首先記述了耶穌的生平事蹟,即出生於公元前4年,30歲左右開始傳道,33歲受難,爲了全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後被門徒埋葬,第三天死而復活,向門徒顯現40天后昇天……以此證明耶穌就是先知撒迦利亞在舊約第38篇中所說的彌賽亞王,是上帝派來拯救以色列、建立永久國度的上帝之子,並在新約最後一篇的“啓示錄”中告知以色列人,上帝將通過一系列的懲罰、制裁和末日審判,清除人間罪惡、剪滅不崇拜和不信奉上帝的異己,將以色列民族帶入永恆的天堂世界!

二、《聖經》中的歷史缺陷

《聖經》是猶太民族悲慘歷史的記述,歷史遭遇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猶太民族情感表達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有對苦難的忍耐、有對善良的安慰、有對仇敵和罪惡的詛咒和懲罰、有神的拯救和審判、有對上帝的頌讚!

正由於《聖經》包含了對苦難的忍耐、對一心向善的安慰、對上帝拯救的耐心等待等等,所以纔會被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所接受,成爲奴役各國人民的精神鴉片。同時,正由於《聖經》又包含了大量的神對人間罪惡,特別是對迫害猶太民族的其他民族和持有其他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的審判、懲罰、剪滅和清算,從而又被歷代殖民主義者所利用,成爲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精神支柱。

神只保護和拯救真誠信奉耶和華的人和民族,對於不信奉耶和華的人和民族將在末日審判中與人間其它罪惡一起被清算,這是《聖經》中的最大缺陷。從而形成了排它和與其它信仰勢不兩立的民族宗教觀,爲信奉者提供了一把雙刃劍,使殖民主義者找到了爲惡的依據,甚至可以先作惡、再懺悔、獲解脫。

撒謊毫不臉紅,破壞反倒有理,侵略理直氣壯,就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利用《聖經》推行社會達爾文主義,進行種族歧視甚至種族滅絕的體現!

回顧歷史,屠殺3000多萬印地安人而無絲毫負罪感;用炮艦打開中國大門、向中國推銷鴉片繼而罵中國是東亞病夫、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毫無懺悔之心;在全世界人民面前造謠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繼而滅了伊拉克,使伊拉克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湧出幾十萬難民而毫不覺得自己纔是反人類罪……這就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利用《聖經》爲惡的所謂文明。以《聖經》爲面紗的西方殖民主義者是怎樣一些人呢?他們可以微笑着與你擁抱、微笑着與你喝酒,但包藏的卻是準備置你於死地的蛇蠍之心。他們崇拜《聖經》和信奉上帝,或許都是非常真誠的;但他們想置你於死地的心,同樣也是真真切切的。他們甚至可以認爲這兩者毫無矛盾,因爲按照《聖經》的啓示,你既然不信奉耶和華,在末日審判中遲早要被清算。我現在整死你,不過是替上帝先行清除而已,沒有絲毫過錯。所以,他們幹了壞事之後才能顯得那樣從容淡定,那樣理所當然,那樣無需懺悔!

三、當今時代的民族呼喚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千百年來哺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聖經》的核心價值觀和思想理念,也同樣哺育了西方民族幾千年來的精神文明。如果我們把這兩個精神文明做一個比較,我們會發現,中華傳統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文明,它在仁愛、博大、兼容、大同等方面都遠遠勝過《聖經》,但在鬥爭性方面卻明顯不如《聖經》。

中華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集中體現在儒釋道的經典著作當中。我們先看看孔孟之道的儒家。儒家學說的核心內容是忠恕、孝悌、仁義禮智信,世界大同、和爲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講的都是“和”的一面。這一面,《聖經》也有,如堅持行善、堅持光明、堅持忍耐等等。耶穌甚至說,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你應該把右臉伸過去讓他再打。雖然表述不同,大的道理還是類同的。但在鬥爭性方面,我們的弱項就明顯地表露出來了。由於幾千年來我們實行的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帝王統治,社會需要的是統一性、協調性和服從性,而不是鬥爭性。因此在我們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中,很少提供給我們與我們的敵人做堅決鬥爭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只是在民族存亡出現危機的特殊年代,才體現出由忠君轉化而來的鬥爭精神,如: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精忠報國的岳飛,“當年萬里覓封侯”的陸游,“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辛棄疾,“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這都是千古傳頌的歷史故事,但並不構成儒家的核心價值觀。因爲儒家核心價值觀體現的是王權統治的需要,而不是民族鬥爭的需要。所以從西漢以來,才能形成“獨尊儒術”的歷史局面。

《聖經》則相反,它恰恰是猶太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民族鬥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價值觀,因此在舊約的摩西五經中,神不僅保護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消滅了埃及的追軍,還帶領以色列人佔領迦南,除掉了迦南原來的居民,按照以色列的12支族羣重新瓜分了迦南的土地資源。在新約的啓示錄中,同樣明確告知世人,神要對一切惡行,對一切不信奉耶和華的人進行正義的審判,特別對曾經摧毀耶路撒冷聖城的巴比倫王朝,將他的巴比倫城予以毀滅性制裁。

【“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成了魔鬼的住處和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滅絕”,“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說,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

這就是民族間的仇恨,決不寬容,根本不可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談不上儒家的世界大同。

佛家也是如此。佛家的不殺生,衆生平等,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等等,雖較《聖經》的理念慈善很多,但也無絲毫的鬥爭精神,僅僅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進行了客觀的規勸。

道家的核心內容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天人合一,無爲而治,柔弱勝剛強等等,雖是宏大的哲學辯證法體系,爲我們提供了興衰治亂的智慧和思想方法,但在鬥爭性方面的表述也同樣不明確、不直接。

反倒從遠古流傳下來的一些寓言故事,卻有不少體現擔當、奉獻、至死不渝的鬥爭典範,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羿射九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

總體來看,中華民族自秦統一以來的2000多年中,統一是其間的主要時段,民族存亡的危機時段很短。南北朝、元和清雖是外族入侵,但最終獲得統一,與中華民族逐漸融爲一體。新的王朝既然已經建立,士大夫階層便擁立新主,繼續宣揚和傳授統治者所需要的孔孟之道。因此,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多是反映中央集權統治所需要的價值觀,而非民族面臨生死存亡所需要的價值觀。只是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才真正進入生死存亡的歷史節點。值得慶幸的是,正是在這個關鍵的歷史節點,誕生了以人民利益爲宗旨的中國共產黨,並在幾十年艱苦卓絕的英勇鬥爭中最終形成了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毛澤東思想。

所以,如何避免中華民族再次陷入歷史危亡,如何使中華民族在西方霸權的虎視眈眈中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的思想武器,不可能到儒家、佛家、道家的傳統文化中去尋找,只能到曾經拯救中華民族脫離苦海、推翻中國人民頭上三座大山的毛澤東思想中去尋找。

一句話,只有毛澤東思想,才爲中華民族提供了與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鬥爭的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

主要要點是:

1、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2、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爲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3、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組織千千萬萬的民衆,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以人民戰爭的方式迎接一切內外敵人的挑戰。

4、民族鬥爭,說到底是階級鬥爭。我們要把美國人民與美國政府中那些制定政策的人區別開來,建立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

5、帝國主義如此欺負我們,這是需要認真對付的。我們不僅要有強大的陸軍,還要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一句話,要建立強大的現代國防。

6、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7、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成,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8、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9、有理、有利、有節。

10、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11、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12、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13、黨的領導、黨的宗旨、羣衆路線、哲學思想等。

面對複雜而嚴峻的國際鬥爭形勢,中華民族再次呼喚毛澤東思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