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生活,耕種,婚喪嫁娶的風俗習慣,最典型的就屬紅白事的習俗講究了,並且不同地區的習俗差別很大。比如說有的地方稱紅白事的酒席爲“坐席”,賓客的座次安排需要以輩分來排,輩分越低越要靠右來坐。

再比如:有的地方講究,紅白喜事不能在同一年內辦。比如說主家裏今年有人去世了,那麼今年就不能辦紅事,必須等要白事滿一年後,才能辦紅事。有的地方甚至要等上三年,五年不止!

因爲紅白事對於農村人來講,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是天大的事,馬虎不得!不過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也常遇到這樣的尷尬情況。

在大部分地區,日出是結婚的時間,代表着新婚的開始,日落是黃昏,代表歸去的開始。因此喜事常在早上舉行,喪事在傍晚時間舉行,兩者很少碰到一起,但各地風俗不一樣,有的地方講究把白事常放在早上進行。

如果本村人的紅白喜事在同個時間段內舉辦,並且陰差陽錯的在路上撞到一起了,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咋辦呢?

有的地方就講究“兩家喜喪同日子,先讓喜家發轎子”,說的是,如果兩家喜喪在同一天舉行,兩者的方向相反,並且在路上遇到的話,必須讓喪事這家讓辦喜事這家。爲啥有這樣的說法呢?

因爲在農村人看來,這爲“出門遇喜,事事順”,這是好事,理當給辦喜事的先讓路。當讓大部分地區講究的“死者爲大”,一般婚車會主動選擇避讓,讓對方先行通過。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比如說,兩家方向相同、相向而行,而辦紅白事的路線都是提前說好的,農村的路又又窄,一方總不能一直跟在後面或者並排走吧?因此農村人也講究,如果紅事一方在後的話,要等待白事一方走遠,而白事一方在後的話,需要另找一條路,或者超過紅事一方。

其實在老農看來,遇到這種情況到底誰該讓誰?應以何種“禮”處理?我想更好的辦法是,只求一方通融,相互理解。各位看官朋友,你們那對於這種事時如何講究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