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隆國,原清華大學教授,他在退休10年後,曾發表了一篇題爲《我的退休生活》的文章,非常積極深刻,很有借鑑和指導意義!

以下爲原文:

1999年(我63歲)退休,延聘3年,當時想,雖然自己過了花甲之年,按中國人的習慣,自己已是一個老年人了,但覺得自己還年輕,精力充沛。

如果能活到80歲,還有將近20年的時間,還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不能坐着等死,將近20年的時間,那該多煎熬啊!

於是我決定找事情做。 (蔣老退休後,寫詩、出書、參加朗誦、參加公益)

我的老年生活是忙碌的,但又是豐富多彩的,充實的,非常快樂的。每天都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一天又過去了,一個星期又過去了,一個月又過去了,一年又過去了。

沒有時間讓我去回憶過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在我的老年生活中,只有歡聲笑語,沒有孤獨寂寞。我覺得,我這將近20年的老年生活是有意義的。

通過文化養老,我老有所爲,老有所樂,既發揮了餘熱,爲社會作了一些貢獻,又學到了很多東西,相當於讀了幾個博士,更重要的是心態變好了,因而身體也更好。

現在我將近82歲了,未來我還要過這種老年生活,即:文化養老。繼續翻譯詩歌,繼續寫詩,繼續參加社會活動等等。當然,還要繼續散步。

在繼續爲社會作貢獻的同時,爭取健康長壽。最近的目標是,爭取健健康康活到90歲。90歲以後,向100歲進軍!

說的真好!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生過得很艱難,我們這一代人也很豪邁:覺悟高、心胸寬、責任重、貢獻大!

如今老了,退休了,我們也要像蔣老一樣,向100歲進軍!而下面這6句話,讀懂了就能對自己很有幫助!

1.黃金年華,時不我待

進入老年後,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

別幻想長命百歲,時不待人,諸事儘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圓那些積年的夢,免得躺在牀上動不了時再後悔。

2.自我安排,自我實現

退休了,我們應該擔負的家庭責任已經完成。但是對親人,對兒女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我們做貢獻是無條件的,而索取就有條件了,別幻想兒女如何盡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3.勿給親情加負擔,活出自我風采!

常言“久病牀前無孝子”,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

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製造太多的親請,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傷害的只是你自己。

4.有愛心有掛念,但不癡心不執念!

我的親戚75歲,原來身體很好,她非常疼愛孫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孫女,視如掌上明珠,每有電話都要流淚。奉高中,供大學,自己克勤克儉。

但兒子離婚,孫女隨母而去後,她突發腦病,險些不治。孫女仍在高興地上大學,兒子又有了新家,原來健康的她卻孤獨地躺在病牀上,只有老伴陪着她。

所以,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癡心太投入了!

5.享受生活,看淡金錢

我的同事退休後已是存款無數,但仍躊躇滿志,拼命掙錢。每週去代30多節課,喜歡電腦和旅遊但捨不得花錢,又沒時間,總認爲來日方長。但只兩年後就因癌症而去世了,病牀上我去看他時,淚流滿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輩,退休後又代了十幾年的課,直到腦栓發作,掙錢數萬,盤點下來,全都給了兒孫。他們要結婚,要買房,錢不夠,而他的錢又閒在存摺上,哪好意思不拿出來呢!到最後身體不行了,掙的錢也沒了。

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們纔沒有重蹈覆轍。

6.量力而行,適當服老

60歲以後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衰老的表現:體力下降,記憶減退,反應遲鈍。已經不再適合做一些複雜、煩瑣、責任重大的工作。

所以我想,我們老年人倒不如頤養天年、難得糊塗、自娛自樂。

老年人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棋琴書畫、吹拉彈唱、吟詩作賦、網上遨遊、登高望遠、旅遊觀光、美食烹飪......

自己經營好自己豐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