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發現,許攸在曹魏陣營中,名聲和人緣都不好,就算被誅殺,也沒有爲他說話,不會對曹操產生任何不良的影響,而根據他的所作所爲,曹操殺他在情理之中,又有先例可循。如此算來,曹操是過河拆橋了,那麼爲什麼從來沒有人拿此事攻擊他呢。

曹操一生中爲人詬病的地方有很多,例如他爲求自保,錯殺呂伯奢一家,留下了“寧我負我,毋人負我”的污點;爲報父仇,發動徐州大屠殺,所過之處雞犬不留,失了民心;爲了滿足私慾,強佔降將張繡寡嬸,引發了宛城之戰,葬送了曹昂和典韋的性命;爲謀權勢,逼死首席謀士荀彧,令士子心寒,等等。不過除此之外,他還爲了自己的面子,殺害了一個有功之臣,卻從來沒有人拿此事來攻擊他。這個死的非常憋屈的有功之臣是誰呢?

說起此人,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他就是曾讓曹操跣足出迎的許攸。許攸字子遠,與曹操和袁紹等人都是發小。最初的時候,他追隨的人是袁紹,但是袁紹好謀而無斷,他提出的很多良策都沒有被袁紹採納,於是對袁紹越來越失望。再加上後來他的家人貪贓枉法,被審配收治,他終於下定決心離開了袁紹,轉而投奔曹操。他的投奔對曹操而言非常重要,因爲當時曹軍已經顯露出敗勢了,他前來獻奇策,使曹軍順利燒燬了袁紹的糧草,爲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若非他的反水,官渡之戰的結果可能會出現變化。

也正是因爲,他在此戰中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在此之後,他才一直拿這件事誇口,經常對曹操說:“阿瞞,你要是沒有我,就拿不下冀州啊。”曹操雖然每次都笑着說,你說的對,但是心中卻感到不滿。直到有一次許攸猖狂到,指着鄴城東城門,說沒有自己,曹操一家人就進不了這個門,曹操終於忍無可忍,將許攸收押並殺害。如此算來,曹操是過河拆橋了,那麼爲什麼從來沒有人拿此事攻擊他呢?

也許有人會說,許攸在此事中發揮的作用並不大,因爲在他來投之前,荀彧和賈詡就已經想到了奇襲烏巢這一招。其實不然,就算曹操一方想到了這個主意,沒有許攸,這個計劃也沒辦法順利實施,否則的話,許攸來投,曹操也不至於激動的連鞋子都顧不上穿。因爲囤積糧草的地方是軍事重地,閒雜人等根本不可能隨意靠近,曹操從許攸處得到的不僅是這一條計謀,還有各種情報。否則想輕騎突襲烏巢,估計還沒到目的地就被全殲了,所以許攸的確是出了大力的,他完全有資格誇口。那麼爲何他被殺害之後,自古至今都沒人爲他說話呢?其實我們可以從他被殺的原因入手,進行分析。

曹操爲什麼要殺許攸呢?大多數人面對這個問題時,第一反應都是許攸居功自傲,甚至狂妄自大,引起了曹操的不滿。其實不然,曹操能忍受狂士,禰衡如此猖狂,他都不會親自動手,許攸這等功臣狂傲一點,他會直接將其殺害嗎?關於曹操殺許攸的真實答案,陳壽在《三國志》中爲我們揭曉了答案,“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意思是說許攸和婁圭一樣,都是因爲倚仗與曹操有交情,對曹操的態度不恭敬才被誅殺的。

許攸投奔曹操之後,不管與曹操的私交如何,兩人之間都已經變成了上司和下屬的關係,他卻依舊直接喊曹操爲阿瞞,像小時候一樣隨便開玩笑,對曹操樹立威信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等事情絕對是曹操不能容忍的,將其殺害在情理之中。而且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秦朝末年,年少時便親口承諾“苟富貴,無相忘”的陳涉,稱王之後,誅殺了對他不敬的舊時夥計;以無賴著稱,最瞧不起儒生的漢高祖劉邦,登基之後也曾請儒官爲自己整治朝堂紀律。所以說曹操因此事而殺許攸,於當時而言,不算污點。


不過世人不拿此事攻擊曹操,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許攸羣衆基礎不好。許攸是個貪財之人,因爲家人被收押才從袁紹處轉投曹操,其名聲不好。再加上他比較狂妄,連曹操都敢不放在眼裏,與其他人交往的時候,肯定更加自視甚高。基於這些原因,我們可以推測出,他在曹操陣營中,人緣並不好,因此曹操要殺他的時候,根本沒有人爲他說話,更不會有人爲了他抨擊曹操。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發現,許攸在曹魏陣營中,名聲和人緣都不好,就算被誅殺,也沒有爲他說話,不會對曹操產生任何不良的影響,而根據他的所作所爲,曹操殺他在情理之中,又有先例可循。所以就算他有再大的功勞,曹操都可以毫不猶豫的殺掉他,而且世人和後人都不會因此攻擊曹操,罵曹操過河拆橋。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