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有一次,马援教育梁松和大司空窦融的侄子窦固说:“人可以取得富贵,也可以重回贫贱。已经退居二线的耿弇一看,机会来了,就把耿舒的信转呈给刘秀,刘秀也正有此意,就派梁松前去责问马援,并代理监军。

看完题目,可能已经有人猜出大鹏今天要说谁。没错,今天要说的是伏波将军马援,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被封神的名将之一。

据记载,马援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后。长平之战后,他们家为了掩人耳目,便不敢再姓赵,而以“马服君”的马字为姓。

毕竟是名门之后,有一定的底蕴,到了汉朝的时候,马援家又再度崛起了,其家族中有好几个做到两千石的省部级高官。

不过,马援不太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可邻居小朋友朱勃非常会读书,十二岁就能将《尚书》与《诗经》倒背如流。

马援的大哥马况就安慰马援说:“朱勃是小器速成,他的聪明才智不过如此;到最后他还得拜你为师。别怕他。”

马援知道大哥是在安慰自己,于是就回答说,话虽如此,但是我读《齐诗》数年,还是不能通章句,跟同学一比实在惭愧。

诸兄为官都很清廉,家里的经济情况一直很拮据,我打算放弃学业,去边塞发展畜牧业,以贴补家用,大哥您觉得怎么样?

马况对此非常支持。然而,马援还未及出发去边郡,马况突然去世了。马援决定为兄守孝一年,然后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你别说,马援搞农牧业还真有一套,没几年就发了大财。趁着天下大乱,马援又从隗嚣那里跳槽当了刘秀的手下。

天下大定之后,跟着刘秀打天下的那些老将们,因为功高盖主,全都靠边站了。非嫡系出身的马援成了唯一的救火队员。

公元37年的陇西羌族叛乱,公元40年的岭南“二征起义”,公元44年的匈奴入侵,哪里有战事,哪里就有马援的身影。

虽然,马援觉得自己是一心为公,想的都是老百姓的安危,想的是国家的安全稳定。但是,有人不这么想啊!

他们觉得马援那么大岁数了还东征西讨,不肯退居二线,是贪恋权位,是不知进退,挡了他们年轻人的路。

同理,马援也瞅着这帮小年轻的不顺眼,他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但是找不到接班人,那些陪王伴驾的官宦子弟,没有一个正干的!

所以他经常倚老卖老,找机会就给那些年轻人上一课。有一次,马援病了。刘秀的闺女女婿、虎贲中郎将梁松前来探视。

梁松很有礼貌地走到床前,向马援行礼,马援却对此不睬不问。梁松走后,马援的子侄们都不解的问马援:

人家梁松可是皇帝的女婿,当朝地显贵,公卿以下的官员没有不惧怕他的。您这是闹得哪一出啊,怎么不把他放在眼里?

马援说,虽然梁松现在地位尊贵,但他还穿开裆裤的时候,我跟他父亲梁统就是好朋友了,梁松他小着一辈呢!

还有一次,马援教育梁松和大司空窦融的侄子窦固说:“人可以取得富贵,也可以重回贫贱;如果不想重回贫贱,就要不忘初心。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都爱说怪话,与社会上地游侠交往。马援对此很担心,就写家信告诫他们:

我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龙伯高,一个叫杜季良。龙伯高谦虚谨慎,谦恭节俭,清廉公正,受人敬重,我希望你们学习他。

杜季良豪侠仗义,助人为乐,他父亲去世举行葬礼,前来吊丧的客人遍布附近各个郡,但我不希望你们学习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龙伯高学不好,还不失为恭谨之士,刻鹄不成尚类鹜;学杜季良学不好,就会变成轻浮浅薄的人,画虎不成反类狗。

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份信落到了杜季良的仇家手里,这人还以此为依据,上书控告杜保行为轻浮,蛊惑人心。

并说,梁松、窦固二人与杜季良交往甚密,经常附和他的轻薄伪诈,推波助澜,他们的行为将会扰乱朝政,败坏民心。

刘秀接到奏章和马援的家书后,立刻召见梁松、窦固,对其严加斥责。梁松、窦固吓得把头都磕破了,梁松为此痛恨马援。

公元48年,马援带兵讨伐武陵蛮夷,因为天气酷热,军中发生了瘟疫,马援也被传染,平叛工作开展的不太顺利。

马援的副将耿舒趁机给他哥哥耿弇写信抱怨说,此前我曾上书朝廷建议先打充县,没被采纳;现在受阻于壶头,众人行将病死。

已经退居二线的耿弇一看,机会来了,就把耿舒的信转呈给刘秀,刘秀也正有此意,就派梁松前去责问马援,并代理监军。

不知道是梁松太幸运,还是马援太不幸运,等梁松到达前线时,马援已经去世。梁松正对马援有意见呢,于是借机陷害马援。

想当初,马援征岭南的时候,因为喜欢吃薏苡,曾派人带回来一车。大家见马援拉了一车从没见过的东西,就以为是珍稀之物。

于是,权贵们都希望能分一杯羹,但是马援不知道啊,他既没有跟大家分,也没有向大家做解释说明,导致大家纷纷议论。

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说马援从岭南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一车上好的珍珠。已经退居二线的马武等人也上表说,确实运回过一车珍稀之物。

刘秀接到奏折,当时就怒了,派人追缴马援的新息侯印信和绶带。吓得马援的家人不敢把马援运回家乡安葬,草草埋在了洛阳城西。

一头雾水的马援家人用草绳把自己捆起来,一起到宫门前请罪。刘秀把梁松的奏疏拿给他们看,马家这才知道被诬陷了。

尽管他们先后六次上书,说得是声泪俱下,但是刘秀一直持怀疑态度,所以到最后也没给马援平反。

公元52年,在马家请求下,光武帝刘秀让马援十三岁的小女儿入了宫。公元60年,马援的女儿被汉明帝刘庄立为皇后。

即使这样,马援也没有被正式平反。汉明帝在画建武年间的名臣武将时,一口气画了二十八位,也没有画上马援。

直到马援去世25年后,马援夫人去世,朝廷才为马援聚土为坟,建筑祠堂。但这也不算平反,只能算是落实政策。

直到马援去世29年后的建初二年(公元78年),马援的外孙汉章帝刘炟才给姥爷马援彻底平反,追谥“忠成”。

马援一生为国尽忠,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所以深受人民爱戴,南方多地建有伏波将军庙。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援渐渐被奉为海神。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