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否》因自帶女子成長獨立的主線,以及喜聞樂見的宅鬥核心而抓住觀衆,但是同樣改編IP小說的《清平樂》卻並沒有主線,或者說是還沒演到主線故事就已經“風中凌亂”了。從貼近現實、選取話題這個角度看,正午陽光的作品雖然大多都是改編IP,但是在選取項目上,其一直遵守的貼近現實這一宗旨沒有變過,哪怕是選取了宅鬥經典之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是從女主獨立自主的人設入手,在運用家庭生活的細節來貼近生活。

如何評價《清平樂》?

隨着劇集的播出,《清平樂》的評價始終處於兩級。

豆瓣開分8.1,59城收視一路破2,甚至上到2.7,然而除了公衆號營銷號討論劇情外,其他社交平臺鮮少有人談論該劇。

直到由廣電總局把關的“脫水”收視率榜單公佈了最新一週的收視成績後,《清平樂》“真的收視不行”才蓋棺定論。

湖南衛視獨播,前七集的平均收視達0.519,不說與雙平臺播出、平均收視2以上的《如果歲月可回首》對比,單就湖南衛視自己的檔期來看,只與“扶貧劇”《綠水青山帶笑顏》打平,尚不及破1的《完美關係》。

而這份“脫水”收視率也是將很多不言而喻的事情給捅破了。

0.5的平均收視當然不算是“爆劇”,但是對於一直不追求收視只看質量口碑的正午陽光而言,失了收視得了口碑也算是一種完成任務。

然而,自帶粉絲都收不服“大衆口味”的《清平樂》算是完成任務嗎?

01.

雅俗不共賞,是太曲高和寡還是這屆觀衆不行?

《清平樂》讓正午陽光陷入了“評價迷霧”。

是中正可守的宋朝畫卷,還是氣血不足的皇家祕史。是心中只有柴米油鹽的觀衆靜不下心去欣賞,還是沉醉在自我抒發而不顧敘事節奏的主創們的滑鐵盧。

這種爭論從劇集開播的當晚就浮出水面,一方面是各大公號的高度評價,從服化道到人文情懷,對人物之間含蓄的情感和演員高超的表演給予了肯定;

另一方面卻是被網絡羣嘲的慢節奏,主線劇情淡薄,節奏一拖再拖,導演張開宙當晚直接被罵上熱搜,網友戲稱爲“褪黑素導演”。

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的《清平樂》將故事主線從公主與宦官的禁忌之愛改成了宋仁宗的一生,這一改動已經不僅僅是魔改,而是重寫了。

當故事將重點放在趙禎從少年登基到逐漸把持朝政,展現波詭雲譎的朝堂,以及宋仁宗的喜怒哀樂的時候,就註定了這個故事的主線不清晰。

因爲宋仁宗在位期間是一個沒有故事的男同學。唐宋八大家,北宋佔了六個,還有韓琦、包拯這樣的名臣,與朝堂在野的一片繁榮對比,宗仁宗只有狸貓換太子的典故傍身。

宋仁宗是一個個性不強勢、手腕不強勢、政績不強勢的帝王,而他的故事註定是缺少戲劇衝突的。

《清平樂》如果以帝王的一生入手,勢必要將華彩篇章撥給大臣們,而如果要集中展現宋仁宗,會陷入無話可說的地步。

這一點從公主出生前的劇情可知,一會是朝堂與太后對峙,一會是科舉考試名人輩出,一會是帝王的後宮爭寵,一會又是有識之士之間的清談。

劇情只能在帝后的感情拉鋸戰以及波詭雲譎的朝堂之間遊離,而朝堂的波詭雲譎大概率上跟宋仁宗還沒什麼太大關係。

沒有核心主線,使得《清平樂》平靜如水,再加上導演張開宙一貫的清水拍攝方式,恢弘大氣的場面展現不出來,強烈對峙的矛盾戲拍不出緊張感,一味地追求寡淡,最終導致劇情的寡淡。

02.

如何達成三高“爆劇”盛景

《清平樂》顯然不是“爆劇”,那到底什麼是“爆劇”?

除了收視真正高之外,就是國民話題討論度高,全體演員的提升率高。

詳細說來,就是突破年齡和圈層的壁壘,達到全民的“話題共識”,主演從男女一號到N號都呈現跨越階層的上升趨勢,二線上一線,小透明到有姓名。

做到這些的劇集目前而言,寥寥可數。而這又涉及到另一個話題,如何成爲“爆劇”。

擁有大IP和大明星只是基礎,這些只能吸引IP和明星的粉絲,對於路人來說,看的還是劇情、人物、橋段。

其實正午一直以來都不缺“爆劇”,無論是現代劇還是古裝劇,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正午總是能切中觀衆的脈搏。

● 痛點!還是痛點!

無論是古裝還是現代,無論是IP改編還是原創,最終觀看的都是當下的觀衆。而能夠引發觀衆共鳴的必然是與之息息相關的故事情感,哪怕是古代、玄幻,如果能與現代理念相切合,一樣能產生共鳴。

從貼近現實、選取話題這個角度看,正午陽光的作品雖然大多都是改編IP,但是在選取項目上,其一直遵守的貼近現實這一宗旨沒有變過,哪怕是選取了宅鬥經典之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是從女主獨立自主的人設入手,在運用家庭生活的細節來貼近生活。更不用說渾身都是話題的《歡樂頌》、《都挺好》。

《歡樂頌》在推出之前,市場上一片戀愛腦、瑪麗蘇,即使是大女主的劇都充滿着愛情的酸腐味。

年輕都市女孩的故事少之又少,主線除了愛情好像就沒有別的事情。

《歡樂頌》的主角是五個不同年齡段的女性,作爲絕對的主角,與她們談戀愛的男性都成了陪襯。劇集一掃女性的弱勢形象,無論是安迪還是曲筱綃,都透着一股韌性。

而該劇最終引爆全民討論的則是貼近現實的劇情,結合當下,選取最極致的地方,一拳出擊,直擊痛點。樊勝美的原生家庭、邱瑩瑩的處女情結等都引發了社會上的強烈共鳴。

而《都挺好》則把視角放在一個老生常談,但是一直談一直痛的話題上——重男輕女。劇集一開播,蘇家的兄妹三人就上演了一幕幕相殘的畫面,母親的葬禮上,三人開打,回憶往事,蘇明玉從小的遭遇瞬間引發觀衆的同情心和共鳴感。社交網絡上一片一片的討論聲,訴說着各自從小的痛處。

什麼是痛點,這就是痛點,是大多數人又哭又笑又想忘記又時時記住的事情。

● 熟悉又陌生極致人物引發極致討論

觀衆因痛點而引發回憶,展開討論,但是最終他們記住的還是人物。

這也是很多劇集能夠引起連鎖反應的原因,炒CP也是定位在人物上,情感糾葛也是着力在人物上。一個好的人物,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爆劇”的關鍵。

《琅琊榜》的梅長蘇,《歡樂頌》的五美,《都挺好》的蘇大強。

梅長蘇因爲極致的愛恨都隱藏在內裏,平淡的表面與波濤的愛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對他的每一次行動都賦予情感。

五美各有各的魅力,安迪高智商女強人卻有着精神病的隱患;曲筱綃霸氣強勢,婊裏婊氣卻仗義有擔當;樊勝美市儈美麗,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傷痛;邱瑩瑩世俗女孩傻里傻氣,可純純真真惹人疼愛;乖乖女關雎爾看似柔弱,骨子裏卻很有主意。每個人物都充滿着反差感,在關鍵時刻露出一絲亮光。

而到了《都挺好》裏,儘管蘇明玉的女強人耀眼奪目,但是與不走尋常路的蘇大強相比,蘇明玉還算是“計劃內”的角色。一個極度自私的父親,一個貪圖小便宜只爲自己好的父親,一個不要喫不要喝只要錢的父親,他的可愛和他的可恨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也是爲什麼觀衆對蘇大強欲罷不能的原因。同理,蘇明哲暴力男與精神病的結合也在合理中透着一絲荒誕。

現實的人物個性,略微誇張的行爲處事,兩者結合下,就誕生了一個個觀衆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

● 最基礎的服道化成了風景

在《琅琊榜》之前,鮮少把一部劇的服化道拿出來單獨說,因爲這是最基礎的部分,但也因爲是最基礎的,往往被人忽略。

偶然出現一次阿寶色,衆人覺得新鮮好看,就不管不顧地全員都用。爲了拍攝方面,鏡頭從來都是全景中景特寫,對話正反打,全景靠平移,動作戲靠剪輯。畫面拍來拍去都是行活,於是很多電視劇都淪爲了背景音。

流水線出來的作品還達不到欣賞的水平,直到遇見《琅琊榜》。

《琅琊榜》對當時的市場和觀衆來說,不僅僅是貢獻了一部優質的男性IP改編,更重要的是重建了大家的審美。

精緻考究的服裝,不求漂亮但求厚重;黃金比例的構圖,頗有意境的空鏡頭,不求速度只求意達;清新素雅的調色,貼近現實的妝化,不求亮眼只求寫實。

在《琅琊榜》的一番操作下,從電視臺到製作公司都開始注重這些最基礎的地方,其影響一直到今日,甚至矯枉過正,出現了只重視服化道的程度。

03.

《清平樂》還能複製《知否》的成功嗎?

雖然是同一個導演執導,但是《清平樂》卻沒有得到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樣好的觀衆緣。

同樣的寡淡節奏和劇情,觀衆可以討論盛家的家長裏短,可以爲明蘭的婚後生活着急,可以體會民間民俗,也能爲親情愛情動容。

但是這些共鳴放在《清平樂》上卻失靈了。

《知否》因自帶女子成長獨立的主線,以及喜聞樂見的宅鬥核心而抓住觀衆,但是同樣改編IP小說的《清平樂》卻並沒有主線,或者說是還沒演到主線故事就已經“風中凌亂”了。

雖然說開局定生死這種事現在說還太早,但《清平樂》開播至今都沒有引發強力收視和話題討論已然說明問題。

劇集是守住了服化道的口碑,但是對於故事和節奏的失控已經是有目共睹。

你看《清平樂》了嗎?歡迎留下討論~

網易新聞 | 娛樂頻道 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