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529期)在唐朝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非常出名的转折点,那就是武则天的出现。武则天的出现对于李唐江山或者整个大唐历史的走向,都具有十分微妙而重要的作用。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中的作用基本也是有两种意见:

一种比较认可武则天的政绩和贡献,但是另一种则认为武则天的罪过和功劳同样大,正是因为她的出现,虽有大治,但在其死后,也造成了另一方面的乱局,这些“乱局”使得唐朝的国脉都颇为受损,消减了大唐的国运。

可是不管怎么说吧,武则天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她还是令人敬佩的。但武则天能够成为女皇,这其中的因素非常多,可是有一个因素极为重要,即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着重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是如何做到用一句话改变历史走向的。

此人叫李勣(或李绩,原名徐世勣,在本文叙述上为了各位看官阅读方便,故写作李勣),在演义中他被虚构成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可是在正史上,他可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狗头军师,而是一位杰出的勇谋兼备的盖世良将。李勣的出身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也非一般之家,他家是地方豪族,极其富足,粟米几千钟,家仆极众。李勣跟他老爸徐盖一样,都乐善好施,济贫扶困,在这方面颇有梁山好汉晁天王之风。不过到了隋炀帝大业末期,17岁的李勣看到天下大势已经有变,坐守家中,不会有出路,就算有粟米也守不住了。于是,他就和另一个好哥们单雄信一块投奔了瓦岗寨,成为瓦岗寨最初一批元老。

加入瓦岗,意味着李勣真正开启了自己别样的人生,之后他在瓦岗立了很多军功,可是瓦岗经历2位老板之后,最终这一支势力全部归为李唐麾下。李勣在公元618年归降李渊之后,他的人生算是更上一层楼,原因很简单,相比翟让、李密等人,李渊才是真龙天子。李勣在李唐时期,建立了非常多的功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深受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器重。有一件事足以证明李世民对李勣的看重:

据说有一回李勣生了一种怪病,非常难以治疗,唐太宗李世民听太医说了一个偏方,即胡子灰可以治愈。唐太宗遂剪了自己的胡子,送给李勣,以治病。李勣当然非常感动,病好后亲自跑到李世民那里谢恩。李世民则说,我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我是为了李唐江山啊。我呢打算把儿子托付给你,想当年你不曾辜负了李密,我想啊你也不会辜负我的。李勣听罢,感动至极,当场咬指出血以表忠心。

这事呢,其实也可以理解,李世民和李勣在李唐江山建立的过程中,曾经一起出生入死打过很多仗,他们之间一方面是君臣,一方面还是战友。其中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李世民这话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要把李勣当做儿子的肱股之臣的。而李勣向李世民表效忠,那也是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可是李世民亲自给李勣的信任,在他临终之际,却因一道圣旨把这个信任给破坏了。让人不由坚信皇帝和大臣之间那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必然性。在贞观二十年,即公元649年的5月15日,唐太宗李世民感觉自己大限将至,忽然开始担心起儿子来。他担心儿子太弱,而大臣太强,毕竟好多都是开国元勋,经历过生死杀伐,资格老,有威望。他想,如果儿子控制不住这些强臣怎么办呢?如果儿子被强臣架空怎么办?帝国才运行了两代,不能就出问题。为此,李世民就开始琢磨了,在强臣中他选择了一个人,即李勣。

他要对李勣采取一种手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帝王之术。他要在李勣身上使用一下这手段,这种手段说白了其实就是给儿子制造一个机会。可是机会归机会,帝王术毕竟是一把利剑,它用起来总是要伤人的。果然,从后来事件的发展,伤人基本是在所难免的。

李世民把儿子叫来,对他交代了这件事,那就是对李勣的安排。李世民下一道圣旨,把李勣从中央调任地方,调任的地方为叠州。其实在这里我们应该清楚一点,那就是调任什么地方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勣对这一调令的反应和执行力度,正如李世民对儿子李治所说,倘若李勣立即赴任,那么你就把他调回来重用,他必然对你服从;倘若他拖延不走或有犹豫滞留,那么就立即处决。这就是李世民用了一招帝王术所创造的两个机会,一个是给李勣的,一个是儿子李治的。

李世民想用帝王术作为试金石检验李勣,可是李世民似乎选错了对象,或者说他用错了方式。之前他已经对李勣许诺了信任,而今他又采用如此手段。想李勣是何等聪明之人,既然能被小说家都虚构成神机妙算的军师,他的原型智商岂能会差?稍微动脑子一想,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所以李勣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连家都没回,直接就去赴任了。李勣何其聪明,他自然清楚回家和保命哪个更重要。

但这件事从表面上看似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李世民去世后,李勣还没赶到1300多里外的叠州,就被新人上任的皇帝李治一道圣旨给召了回来,官职也从正二品升为从一品。但是官职的升级,却并没有让李勣那颗被悬起的心落地,反而让他心生寒意。这种寒意,大概是对李世民这一招帝王术的后怕,倘若他迟延犹豫,如今早已是刀下之鬼了。是啊,李勣为李唐江山出生入死,屡立功勋,却换得一个帝王的临终猜忌,这怎么能不让李勣寒心呢?

因此,李勣虽然被召回,被封高官,但却对李唐江山的社稷了无兴趣了。他怕,怕被再次猜忌,因此若想保全自己只有一条道,那就是远离朝廷是非。也正因此,在后来李治召开会议商量册封武昭仪为皇后的事情时,李勣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很及时地生病了,他请病假不参加会议。李勣这人,真是应了李世民那句话,“才智有余”,令人敬佩。

结果李勣没有参加的这个会议,闹得非常僵,所有的顾命大臣,比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都不同意立武昭仪为皇后,尤其是褚遂良,那个态度强硬至极,搞得皇帝李治颜面都快扫地了。强臣压头,让李治很不爽,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想到了请病假的李勣。不过后世史家认为这个主意是武则天出的,不管是谁出的,反正李治亲自来拜访了一回李勣。李治就给李勣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和无助,结果李勣回复了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却破了当时的僵局,把历史的指针给拨向了另一个方向。

李勣当时说:“此乃陛下家事,何必再问外人?”

李治听罢,那是如醍醐灌顶,顿时茅塞顿开,一切烦恼全部顿时风轻云淡了。是啊,立谁做妃子谁做皇后,这都是皇帝我的家务事,干嘛要问外臣呢?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李勣这一句话还给李治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反对皇帝立武为后的,皇帝你怕什么呢?

可以说,李勣这一句话,看似不咸不淡,却暗藏机锋、十分毒舌,31岁的武昭仪凭借此话咸鱼翻身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李治,也借此在群臣面前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但同时他也给自己引来了另外的麻烦。李勣,却因此话成为武则天和李治信赖的重臣,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纷纷被搞死的时候,李勣却安然无恙高官厚禄地活着。可以说,李勣用一句话创造了李唐历史的新航向。

但是这个事情的有趣和巧合之处,也正在于此,回顾之前,倘若李世民在临终之前不猜忌李勣,想李勣对李唐之忠诚,肯定是死忠李唐江山,断不会出这样的主意。若无这一主意,恐怕武则天也不会被立为皇后,要知道在强臣的逼迫和反对下,李治已经打算放弃立武则天为皇后了,是李勣这句话和李勣的支持导致李治又鼓足勇气和顾命大臣对着干玩了一次独断专行。结果,李唐江山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被武则天夺权后,看似走上了一条看似上坡、实际已经开始下坡的路。所以说,李勣此人一句话改变武则天、李治、李勣本人3个人命运,倘若李世民生前若知他如此毒舌一定会直接杀了他,而不是选择以帝王术检验他了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