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製造業全球化的進程是,從最初的美國產業到日本製造和歐洲的很多國家,後到韓國、中國香港等地,如今到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綜上所述,中國當前屬於產業全球化的第三級,中國製造並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如果說中國人工成本低廉,那也應該是疫情之前的事情。

全球疫情蔓延,中國工廠飛速運轉,中國的物資被銷售到世界的多個國家,甚至出現國家與國家之間物質爭搶問題。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呼吸機被配上了華麗的外衣,價格飆升至25000美元,還仍然屬於全球的稀缺產品。讓中國“世界工廠”之名紅遍全球,使很多中國公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中國生產力的強大。

在供給全球多數國家防疫物資過程中,仍然難逃歐美個別政客和腹黑組織發佈極端言論,導致國內公衆產生了強烈的抗拒心理,並表現出強硬的反制訴求。疫情面前,中國訂單不斷,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可以盲目自信。並非中國製造物美價廉,就可以成爲不可替代品,這兩者之間沒有絲毫關係。

工信部曾在4月15日直言,中國製造的關鍵問題是,中國當前仍然屬於“中低端製造業”,多年來缺乏產業升級與整合,所以中國製造並未像多數中國人想象的那麼強大。

製造業全球化的進程是,從最初的美國產業到日本製造和歐洲的很多國家,後到韓國、中國香港等地,如今到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同時在製造業全球化過程中,將其進行了四個級別的劃分。首級,頂層科技,被美國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例如高通芯片,這屬於多數國家手機制造商不可或缺的技術。

第二級,高端製造業,包括稀有材料,核心組件等。中韓貿易中,中國對韓國是逆差,因爲中國製造的很多產品離不開韓國的材料、韓國的配件,2018年韓國對中國順差額爲556.8億美金。日本同樣對中國是逆差,但對韓國卻是順差,因爲韓國很多產品離不開日本的高端材料,同時韓國的很多零配件賣給了中國,這就是爲什麼日本對韓國順差的原因。所以日本在對韓國製裁時,韓國只能低頭的原因。第三級,中低端製造業,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組織生產。第四級,指資源輸出國,例如巴西。

綜上所述,中國當前屬於產業全球化的第三級,中國製造並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如果說中國人工成本低廉,那也應該是疫情之前的事情。受疫情影響,預計中國的人工費用達到3000-3500元/月。與我國相較,孟加拉一個成衣工人的月收入只有一千人民幣,僅佔中國工資的30%,童工的工資會更低。

所以,中國製造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並不穩固,同時還應清楚的看到,歐美製造也沒有中國想象的那麼弱,不做和不能做是存在本質區別的。所以中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世界工廠”並非永恆的稱號,切不可盲目自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