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就象不聽話的“男朋友”,怎麼調教好呢?現實生活中女孩在交男朋友的過程中各人的滋味就同青春期後女孩子的“大姨媽”來臨時各自的感受都不相同一樣,各種感覺、體會多到一堆專寫愛情小說的作家耗其一生都寫不盡。其實啊!不論多麼複雜多變的事物,究其根源都能找到事物發生的規律,掌握其規律就不難找到調教她們的辦法了,,,

本期說說月經病的“月經後期”

病理病因

月經後期是指月經週期延後,甚至落後2…3月,且連續3個月經週期以上均落後者。月經後期常與月經量少相伴見,前人又有稱爲“經水後期”“月經落後”等。本病證的病因、病理,歷來認爲“陰不足則後期而來”。的確,陰不足,月經週期不得演變,始終停留在經後期,是以帶下甚少或全無。陰虛久而不復者,亦與陽虛有關,陰虛陽弱是其不孕症證型;其次尚有偏於陽虛而寒的,有脾胃虛弱的,還有兼夾氣鬱、痰溼或血瘀的。

本病證確如前人所言“陰不足,則後期而來”,以陰虛爲主要證型。而陰虛常伴血少,因此,陰虛血少是主證型。同時,陰虛常與陽弱有關,故陽虛血少、陽虛血寒也是主要證型之一。此外,陰虛還與脾虛有關,陰虛脾弱也有所見;在陰虛陽弱的前提下,容易出現痰脂、肝鬱、血瘀等標實證型。

症型分類及治療

1. 陰虛血少證

症狀:月經後期,經量少,或偏少,色淡紅,無血塊;頭昏腰痠或有心慌,平時帶下少甚或全無,夜寐欠佳,脈象細弦,舌質淡紅,苔薄膩。

治法:滋陰養血,佐以調經。

方藥:小營煎(《景嶽全書》)加減。炒當歸 白芍 熟地黃 山萸肉 枸杞子 炙甘草 焦山楂 懷牛膝

加減:若心慌、寐差明顯者,加入五味子、炒棗仁、合歡皮等品;若飲食欠佳,胃脘不舒者,加入廣陳皮、廣木香、佛手片等品。若行經期服時,加入赤芍、益母草。

服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2. 陰虛脾弱證

症狀:月經後期,經量偏少,偶或量多,色淡紅,質稀無血塊;神疲乏力,腹脹便溏,頭昏心慌,或下午腹脹,人晚腹脹,矢氣較多,帶下少或偶有偏多,脈象細弱,舌質淡紅,苔白膩。

治法:健脾養陰,滋血調經。

方藥: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黨蔘 白朮 茯苓 生苡仁 建蓮肉 砂仁 炒白扁豆 懷山藥 炙甘草 廣木香 自芍 山萸肉

加減:經期服用,經量偏少者,加入丹蔘、赤芍、生山楂;經量偏多者,加人陳棕炭、荊芥炭等品。

服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3. 陽虛血少證

症狀:月經後期,經量偏少,色淡紅,質稀或稍黏;腰痠,小腹有涼感。大便有時溏、有時幹,頭昏心慌,脈象細弦,或沉遲無力,舌質淡紅,苔白膩。

治法:溫經助陽,養血調經。

方藥:大營煎(《景嶽全書》)加減。當歸 熟地黃 枸杞子 杜仲 懷牛膝 肉桂 炙甘草 臺烏藥

加減:若腹脹便溏明顯者,上方去當歸、熟地黃,加入廣木香、砂仁、炒白朮等品;若經量過少者,加入丹蔘、赤芍等品。

服法:經前期服,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4. 陽虛血寒證

症狀:月經後期,經量少,色暗紅,有小血塊;腰痠,小腹冷,肢涼形寒,小便清長,大便或溏,脈細滑,舌質淡紅,苔白膩。

治法:溫經祛寒,扶陽調經。

方藥:溫經湯(《金匱要略》)方加減。人蔘(一般臨牀上用紅參)吳茱萸 當歸 白芍 桂枝 阿膠 生薑 甘草 制半夏 丹蔘 麥冬

加減:若夾實寒者,上方去阿膠、麥冬、人蔘,加入北細辛、炒防風、艾葉等品;若夾溼濁者,上方去阿膠、麥冬,加入制蒼朮、生苡仁等品。

服法:經前期服,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5. 夾痰脂證

症狀:月經後期,經量偏少或甚少,色淡紅,質黏稠;形體肥胖,且越來越胖,胸悶,口膩多痰,平時帶下少,毛髮多,痤瘡,脈象細滑,舌質淡紅,苔白膩。

治法:燥溼化痰,養陰助陽。

方藥:越鞠二陳湯合歸芍地黃湯加減。丹蔘 白芍 山萸肉 懷牛膝 炒丹皮 茯苓 制蒼朮 廣鬱金 廣陳皮 六一散

加減:行經期服用時,加入澤蘭葉、赤芍、益母草;若形肥胖明顯者,可合防風通聖丸服之;若腰痠,有冷感者,加入川斷、菟絲子等品。

服法:經前期服,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6. 夾血瘀證

症狀:月經後期,經量少或特少,色黑或有血塊;小腹或脹或痛,胸悶煩躁,腰俞酸甚,口乾不欲飲,大便色黑,脈細弦帶澀,舌質邊紫暗或有紫點瘀斑,苔黃白根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調經。

方藥: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紅花 丹蔘 赤芍 川芎 桔梗 炒枳殼 川牛膝 炒柴胡 生山楂 生苡仁

加減:行經期服用時,加入澤蘭葉、生茜草、益母草等品;若小腹有冷感,加入制附片、肉桂等品;若腹脹便溏者,加人廣木香、炒白朮等品。

服法:經前期服,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7. 夾肝鬱證

症狀:月經後期,經量偏少。色淡紅或紫紅,有小血塊;胸悶不舒,時欲嘆氣,夜寐甚差,兩脈細弦,舌質邊紫,苔色黃白微膩。

治法:疏肝解鬱,養血調經。

方藥;逍遙散加減。,當歸 白芍 白朮 茯苓 炒柴胡 廣鬱金 合歡皮加減:若行經期服時,加入赤芍:益母草等品;若心煩、寐差者,加入炒棗仁、炙遠志、青龍齒等品;若胃脘不舒,納食欠佳者,加入廣陳皮、炒谷麥芽、娑羅子等品。

服法:經前期服,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8.針剌療法(鍼灸、無痛精針刀)

(1)體針:主穴:取氣海、三陰交、歸來、血海。三陰交用禮法,歸來用瀉法。

(2)耳針:使用王不留行籽埋穴,選取子宮、卵巢、內分泌等穴。

(3)艾灸:血虛證,選膻中、關元、子宮、內關、湧泉穴;腎虛證,耽八髎、歸來、三陰交穴;血寒證,取關元、八髎、三陰交、足三里穴;氣鬱證,選關元、命門、肩井、太沖穴。

說明:如有套用,文中各型所列症狀必需辯證清楚,所選方藥應根據各人地域不同、季節不同、體質不同等進行用藥劑量選擇,所以只舉組方沒出劑量,如有需要可以掃碼諮詢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