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來,面對造成社會和家庭負擔最重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天津市環湖醫院神經內科四病區,在張佩蘭教授帶領下,不畏艱險、攻堅克難,已經成功完成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靜脈溶栓治療10900餘例,靜脈溶栓治癒好轉率92.16%,死亡率0.23%,診治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水平,降低了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挽救大量偏癱失語的患者,也挽救了無數的家庭。張佩蘭趕到急診後果斷做了決定:“寧可冒着風險選擇最有效的靜脈溶栓,也不能放任患者癱瘓,出了一切問題都由科主任承擔。

腦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點。如果將大腦血管比作溝渠,腦卒中則相當於溝渠堵塞,堵塞的溝渠越早疏通,恢復功能的幾率越大。而疏通大腦中堵塞的溝渠,最好的辦法就是發病後進行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從而挽救患者生命並改善臨牀預後。然而在我國,靜脈溶栓率僅爲1.13%,遠低於發達國家10%的水平。

天津市環湖醫院神經內科四病區的樓道里掛着1000多面錦旗,它們無言地訴說着張佩蘭及其團隊的奉獻與堅守。

多年來,面對造成社會和家庭負擔最重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天津市環湖醫院神經內科四病區,在張佩蘭教授帶領下,不畏艱險、攻堅克難,已經成功完成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靜脈溶栓治療10900餘例,靜脈溶栓治癒好轉率92.16%,死亡率0.23%,診治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水平,降低了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挽救大量偏癱失語的患者,也挽救了無數的家庭。

自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到現在她們始終堅守在一線崗位上,接收了近300名做靜脈溶栓的住院患者,第一時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不僅減少了國家的醫保費用,更爲患者緩解了痛苦和家庭的負擔。

每年的世界卒中日、帕金森日、中國醫師節、重陽節等節日,科室均組織義診活動,走進社區、基層醫院進行義診及腦卒中健康知識宣講;積極參與天津市醫師協會主辦的“百姓健康大講堂”系列講座及義診活動,定期深入社區、養老院、福利院,開展對口支援、義診、健康教育等活動。

科室利用每週固定時間召開醫患溝通會,邀請住院患者家屬參加,主管醫生將住院患者病情變化、患者的危險因素、化驗及影像學檢查等情況對患者家屬進行詳細講解。通過這種方式,加強患者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增加了患者對於醫護人員的信任和理解,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這支團隊爲搶救腦卒中患者的生命線盡己所能,拼命奔跑。作爲團隊“帶頭人”的張佩蘭更是用盡全力,加速、衝刺,與時間賽跑

張佩蘭出生於一個醫學家庭,父母都是醫務工作者,他們的言傳身教,讓她從小立志從醫。原本以帕金森病的免疫和臨牀研究作爲主攻方向的張佩蘭,在發現國內靜脈溶栓領域幾乎是零基礎時,她決心要做國內該領域的拓荒者。

自此,張佩蘭帶領溶栓團隊負芒披葦、攻堅克難,開創性地應用抗栓+靜脈溶栓治療方法,併成功打破國際靜脈溶栓指南“4.5小時”的禁錮,將黃金時間延長至6小時。

在一次溶栓過程中,患者出現了嘔吐、大小便失禁等狀況,牀上、地上、牆上到處都是患者噴射出的嘔吐物,患者家屬紛紛捂住了鼻子後退。而張佩蘭卻拿起了紙巾,仔細爲患者清理口面部的嘔吐物,清理乾淨後又拿起抹布和拖把,把患者噴出的嘔吐物一一清理乾淨。這名患者出院時緊緊拉着張佩蘭的手說:“我的孩子們都不願意做的事情,張主任竟然毫不猶豫親自動手,太讓我感動了!”

這樣的事,在張佩蘭這裏還有很多。

天津環湖醫院急診曾接診過一名“特殊”的患者。患者是一名40多歲的先天聾啞人,她的丈夫是小兒麻痹症患者,兒子正上高中。平日裏,妻子推着丈夫去市場賣菜,靠微薄收入撐起這個家。

急診檢查後考慮患者爲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只有2個小時,最有效的治療辦法是靜脈溶栓,但患者本人和丈夫都是殘疾人,家庭非常困難,該如何選擇?急診評估的醫生心裏也沒底了,急忙電話聯繫神經內科A4病區主任張佩蘭。張佩蘭趕到急診後果斷做了決定:“寧可冒着風險選擇最有效的靜脈溶栓,也不能放任患者癱瘓,出了一切問題都由科主任承擔!”

隨着溶栓藥物的輸入,張佩蘭帶着醫護團隊和家屬一起關注着患者的變化。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患者偏癱的肢體慢慢開始移動了,半小時以後手腳可以抬起來了,溶栓結束一個小時,患者的肢體無力奇蹟般地恢復了。後面經過精心治療,患者不到一週就出院了,恢復了正常生活。

面對壓力,張佩蘭把個人利益放在一邊,從不顧慮自己的得失,而是換位思考。

“步入醫學之門,我便深知從醫艱辛,但卻始終以苦爲樂、以此爲榮。”張佩蘭說,“目前,我們能達到的患者治癒好轉率是90%以上,這說明還有向上的空間,我要繼續努力。”她的笑容依舊溫暖,如春日裏的花朵。

相關文章